胰島素降血糖效果顯著,不過在實際應用中並未得到多數糖友的認可。鄭大一附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栗夏蓮認為,糖尿病胰島素治療很多患者對胰島素的認識存在誤區,以致治療上鑽牛角尖的情況屢見不鮮。
胰島素降血糖效果顯著,不過在實際應用中並未得到多數糖友的認可。鄭大一附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栗夏蓮認為,糖尿病胰島素治療很多患者對胰島素的認識存在誤區,以致治療上鑽牛角尖的情況屢見不鮮。
43歲的王女士幾周前檢查出患了糖尿病,空腹血糖8.1毫摩爾/升,餐後血糖11.8毫摩爾/升。醫生建議口服二甲雙胍治療,但王女士堅持要求注射胰島素。原來王女士的母親也患有糖尿病,以前用藥物降糖,效果不理想,後來改用胰島素治療,血糖控制得很好。有母親的前車之鑒,王女士自然更信賴胰島素的降糖效果,可是用胰島素治療能這樣隨意“依葫蘆畫瓢”嗎?
同樣是胰島素治療,張先生的反應截然不同。張先生患糖尿病三年,平時口服降糖藥、運動、控餐、測血糖,控糖措施一項也沒少。幾天前,張先生到醫院復查,糖化血紅蛋白水平9.7%(正常應控制在6.5%以下)。醫生建議張先生用胰島素治療,遭到了拒絕。張先生認為胰島素用了就停不了,會上瘾。
栗主任說,在胰島素使用上,醫生跟患者之間摩擦很多。一些患者對胰島素了解不全面,有的認為胰島素是救命稻草,藥到病除,非要用胰島素治療。有的把胰島素當成洪水猛獸,覺得用了就擺脫不掉,其實,這是兩種極端的認識,胰島素是降血糖的好藥,還得根據患者的血糖水平來定。
Ⅰ型糖友由於自身胰島功能喪失,必須注射胰島素降低血糖。對於Ⅱ型糖友,特別是糖尿病初發患者,空腹血糖〉13.9毫摩爾/升(肥胖患者空腹血糖〉15毫摩爾/升)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9%,可短期使用胰島素治療,這樣不僅可以使血糖快速降下來,減少高糖環境對髒器的損傷,還能使自身胰島得到休息,恢復部分細胞的胰島素分泌功能。血糖降下來後,再根據患者的胰島功能恢復情況考慮是否用藥。有些患者在初期使用胰
島素強化治療,停用胰島素後,可以不用服藥,完全靠控制飲食、運動就能穩住血糖。空腹血糖不是太高的患者,用胰島素治療容易因降糖過度引發低血糖,這類患者建議口服二甲雙胍、拜糖平等藥物降血糖,在藥物控制不理想的情況下,再考慮用胰島素。
栗主任告訴記者,胰島素成瘾之說純屬無稽之談。之所以還有不少人有這種錯誤的認識是因為現在很多患者平時不注意控制血糖,導致病情惡化,出現嚴重的並發症,如糖尿病腎病、心梗、腦梗、眼病等,患者在這種情況下口服藥物已經達不到控糖效果,也不適合藥物治療,必須靠長期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一些人誤以為這是胰島素依賴,其實是患者自身胰島功能衰退,分泌胰島素嚴重不足,不得不依賴外援。
另外,由於胰島素通常是通過皮下注射,因此胰島素注射給患者帶來的疼痛也成為患者拒絕胰島素的理由。怎樣減輕胰島素注射時給患者帶來的痛苦,以下幾個問題是糖友需要注意的。
胰島素放至室溫再注射:胰島素從冰箱裡拿出後最好放至室溫再進行注射。否則注射剛從冰箱裡拿出的胰島素,由於溫度低,注射後會給患者帶來痛苦。
選用細且銳的針頭:皮下注射時選擇細而且銳利的注射針頭是減輕注射痛苦的重要手段。患者宜選擇專用的胰島素注射器,其針頭細而尖銳,注射時的疼痛要小於普通醫用1毫升注射器。
待酒精揮發後再注射:如果消毒皮膚的酒精未揮發就進行注射,酒精從針眼被帶到皮下,也會引起疼痛。
手捏皮膚牽引注射:注射時用一只手輕輕捏起注射部位約3厘米寬的皮膚,並引起輕微疼痛後再注射,這樣既方便注射時進針,又能分散注射時針頭引起的疼痛感。
進針要果斷:對剛開始使用胰島素的患者來說,由於害怕疼痛,往往進針不果斷。殊不知進針越慢,痛感越強。
拔針時別改變方向:注射完畢後,保持原進針方向,迅速將針拔出,這樣可以盡量減少針頭對皮下神經末梢的刺激。
放松精神和身體:在整個注射過程中,盡量保持放松,這樣能避免注意力過度集中而引起的痛覺敏感性增強。
更換注射部位:定期更換注射部位,糖尿病胰島素治療每次注射都與上次注射部位保持3~4厘米的距離,避開皮膚感染處及皮下硬結,可以使疼痛盡可能減輕。
糖尿病人的胰島素抵抗及其處理方法
胰島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是指胰島素作用的靶器官對胰島素作用的 |
|
胰島素一旦用上就撤不下嗎?
我患2型糖尿病很多年了,醫生最近建議我用胰島素,但是我周圍的糖尿病友告訴我,胰島素一旦用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