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系指胰島素作用的靶器官、組織,主要指肝髒、肌肉、脂肪組織對胰島素生物學效應的反應性降低或喪失,而產生的一系列病理和臨床表現。2型糖尿病是最具典型性的胰島素抵抗相關疾病,近年來大量研究證實了腫瘤壞死因子(TNF-a)的過度表達在IR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並認為脂代謝的紊亂既是胰島素抵抗的原因,也是胰島素抵抗的結果。中醫藥對胰島素抵抗有明顯的改善作用,無明顯的毒副作用,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胰島素抵抗的中醫辨證研究
目前,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中醫辨證歸屬尚未有系統的理論論述,但已有與中醫證候相關性的探討。對2型糖尿病患者臨床辨證分型與胰島素敏感性的相關性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各證型(陰虛熱盛型、氣陰兩虛型、陰陽兩虛型)患者均存在胰島素抵抗,但在程度上存在差異。但即使是同一證型,由於兼挾證的不同,其病理生理改變亦存在不同,氣陰兩虛兼燥熱偏盛型均較氣陰兩虛非燥熱偏盛型更明顯。
中藥與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
我國科研人員對中醫古籍所載治療消渴病的中藥進行大量實驗研究,發現有降糖作用的藥物達70余種,臨床上常用的降糖藥物有20余種,如人參、地黃、桑葉、桑白皮、知母、天花粉、茸疰大黃、蒼術、白術、桔梗、黃芪、山藥、麥冬、玉竹、枸杞、女貞子、山萸肉、地骨皮、玉米須、蒼耳子、刺五加、白芍、僵蠶、甘草、銀耳、木耳、仙靈脾、玄參等。改善胰島素抵抗的藥物研究集中在黃連、大黃、黃芪、地黃、人參、薏苡仁、葛根等藥物上。在藥理研究中發現,許多單味藥或復方制劑都顯示了多種降糖機制,如同時具有刺激β細胞分泌胰島素、抑制胰升糖素的分泌、增加胰島素受體的敏感性、抑制葡萄糖的腸吸收、改善脂肪代謝等作用。
黃連其主要成分為小檗鹼,近年大量藥理及臨床研究證實,黃連有降脂、醛糖還原酶抑制劑等作用,有實驗觀察黃連素對高脂模型老鼠的影響,發現其能夠明顯增加老鼠胰島素敏感性,同時升高胰島素抵抗大鼠的肝糖原含量,作用與二甲雙胍相似。有實驗發現,黃連素能降低正常小鼠、四氧嘧啶誘導的糖尿病小鼠和自發性糖尿病KK鼠的血糖,並能改善自發性糖尿病KK鼠的糖耐量。
人參一般認為人參的降糖成分有人參多糖、人參皂甙和人參水提物。其中人參水提物可能通過增強胰島素敏感性而發揮作用,被認為其可增加胰島素與受體的結合。
黃芪對外源性TNF-X所致胰島素抵抗有明顯的預防作用,可能與降低血中拮抗激素水平和增加組織糖原合成有關。
生地地黃含地黃多聚糖等,通過對胰島素及拮抗激素的相互作用而影響肝糖的代謝,使異常和紊亂的糖代謝向正常轉化。
葛根含有黃酮類及高糖類降糖物質,主要促進胰島β細胞分泌。作用緩慢而持久。有實驗研究表明靜脈滴注葛根素能改善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狀況,增加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
麥冬含有甾體類降糖物質,降糖作用類似磺脲類,麥冬還可使胰島細胞功能恢復正常。
知母知母水提液能降低體外試驗中胰島素與人細胞胰島素受體的結合率,從而改善胰島素抵抗。
薏苡仁薏苡仁多糖能改善實驗性2型糖尿病大鼠糖耐量異常,增加其肝糖原和肝葡萄糖激酶活性。且呈現一定量效關系,但對血糖胰島素水平及胰島素受體最大結合率和受體最大結合容量均無影響,提示其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島素抵抗的機理與調節糖代謝酶活性有關。
中醫藥改善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臨床療效,不僅與現代醫學公認的二甲雙胍有相當的作用,且比二甲雙胍有更全面的作用。中醫臨床治療及研究一直偏重於證候學研究和藥效學研究。
糖尿病作為一種慢性疾病,中醫藥治療在這方面有著極大的優勢與潛力。但是由於當前復方配伍的多樣性,單味藥成分的復雜性,以及藥物劑型的不確定性和灌胃給藥的隨機性,致使中醫藥降糖機理的研究也存在諸多問題,如藥物的劑型、劑量和療程等方面無統一的標准,重復性的研究偏多,今後我們應進一步深入開展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辨證分型的研究,深入探討中藥改善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作用機制,充分發揮中醫整體調節和胰島素抵抗辨證論治的優勢。采用循證醫學方法開展藥物或非藥物干預對改善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遠期療效及其預後的臨床研究,提高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診治水平。
打胰島素別擔心副反應
記者:我國曾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牛胰島素在醫藥上有應用嗎? 葛: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在臨床上 |
|
糖友換藥切忌“跟風”
糖友換藥不可盲目跟風,有的患者不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聽說某人吃某種藥感覺好,自己就買來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