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容易在面部皮膚毛囊和皮脂腺發生感染。颌面部疖癰,尤其是發生在鼻周圍、上唇這一“危險三角區“的疖癰,最易引起全身感染、膿毒敗血症等,嚴重者會發生海綿窦血栓甚至顱內感染。
糖尿病與感染是相互影響、互為因果的兩組疾病。
感染可引起或加重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容易發生感染。有時感染可使隱匿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診斷,不知自己患糖尿病的人)出現顯著症狀,或引起病情加重,使原有的糖尿病不易被控制,甚至引起酮症酸中毒、高滲性昏迷等嚴重後果。
糖尿病常見的繼發感染
1.皮膚化膿性感染,如疖、癰、蜂窩組織炎和下肢潰瘍;
2.四肢的真菌感染,如手足癬,足壞疽合並感染;
3.泌尿系統感染,如膀胱炎、腎盂腎炎;
4.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等;
5.牙周病,特別是1型糖尿病患者更易發生牙周病。這些感染嚴重時可引起全身菌血症及敗血症、感染性中毒。因此,糖尿病患者發生感染時應盡早治療,以防感染擴散。
在20世紀80年代,國內統計顯示糖尿病患者繼發性的各種感染中以呼吸系統感染如肺炎、慢性支氣管炎合並繼發感染、肺結核等患病率最高其次為尿路感染。
繼發感染的因素
1.糖尿病並發症,如:
(1)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四肢末端麻木,痛覺、溫度覺、觸覺減退,容易遭受損傷且不易早期發現而致感染,創傷不易愈合。
(2)神經源性膀胱:致大量尿潴留,經常使用導尿管則易並發逆行尿路感染甚至腎盂腎炎。
(3)血管病變:老年糖尿病患者因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神經病變、感染而引起下肢損害,常見於趾端,表現為外傷感染、潰瘍或壞疽,醫學上稱之為糖尿病足。輕則帶來痛苦,重則致殘、致死。據報道,糖尿病患者足潰爛壞死酌發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5倍;非外傷性截肢中,50%~70%與糖尿病足有關。由於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容易發生動脈硬化,從而使血流變慢、血液供應不足,嚴重時造成血管堵塞,使周圍組織因缺血發生壞死。
另外,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變使局部組織的抵抗力下降,即使是很微小的創傷,如不合適的鞋的擠壓、襪子補丁的磨擦、胼胝、雞眼的處理不當等造成的皮膚損傷,也會導致感染。患者因神經病變對疼痛的感覺減弱或消失,往往不能及時發現並處理損傷,致使傷口惡化。有些患者由於對溫度的感覺發生障礙,在接觸高溫物體時不知躲避,以致造成足部燙傷或燒傷,這些都是導致糖尿病足的原因。
2.高糖環境。研究表明,在高糖環境中。細菌容易繁殖,這也是糖尿病患者易於繼發感染的原因之一。
3.機體防御機制減弱。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時具有多種防御功能的缺陷,因而易感染且不易控制。
4.血糖控制不穩定;高血糖、低血糖大幅度的波動可損害糖尿病患者的防御機制。
積極預防糖尿病繼發感染
1.預防呼吸道感染
(1)平時要加強體育鍛煉,選擇適度的運動。多到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應避免在冬季霧天鍛練,衣服不要穿得太厚。
(2)均衡飲食,多吃水果和新鮮蔬菜,不要吃冰涼刺激的食物。
(3)加強室內通風換氣,每日開窗2~3次。
(4)秋冬季,呼吸道感染流行期間,少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以免招致傳染。
2.預防足部感染
做好下肢和足部皮膚保健,主要有以下幾點:
(1)注意足部衛生,每天保持雙腳的清潔。洗腳後宜用柔軟及吸水性強的干毛巾擦腳,動作要輕,要徹底擦干,尤其是趾縫應擦干,並防止任何輕微的擦傷。保持皮膚滋潤,不出現千裂。
(2)選擇合適的鞋襪,糖尿病患者的鞋襪不宜過緊及過大,要柔軟、舒適。
(3)及時治療足病,對於足部的老繭、胼胝、雞眼或足癬等足病應及時修治,最好到醫院診治,以防感染。
(4)戒煙。這是因為吸煙會使小血管痙攣,加重肢體和足部缺血。
注意合理的飲食起居、體育鍛煉及正確使用降血糖藥物,使血糖維持在正常范圍,這些都是防止糖尿病足發生的重要措施。
糖尿病患者應及時了解有關感染的防治知識,嚴格控制血糖。一旦發現感染,應及時就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害。
糖尿病患者飲食注意須知
近年我國民眾的糖尿病發病率不斷增高,固然是由於體格檢查之普及,更是由於現今人們的生活水平改 |
|
人體四種基因變異致糖尿病
英法兩國科學家最新發表在《自然遺傳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負責調節人體生物鐘的激素&m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