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肥胖是2型糖尿病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長期肥胖的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明顯增加,比普通人群的患病率高達4倍之多。從另一方面來看,在2型糖尿病人中,80%都是肥胖者。
肥胖與糖尿病孰因孰果?
肥胖的發展過程有三部曲,即肥胖、代謝綜合征、心腦血管疾病。肥胖導致的代謝綜合征之一就是糖尿病。那麼到底是肥胖導致糖尿病?還是糖尿病引發肥胖呢?
糖尿病專家解釋,應該說肥胖2型糖尿病、代謝性高血壓、痛風、血脂紊亂等均與肥胖關系密切,可視為肥胖的並發症。對肥胖引起的並發症,治並發症為標,治肥胖為本。不治療原發病,單靠藥物降血糖,是治標不治本。
對於肥胖與肥胖2型糖尿病,專家指出,肥胖就像海上的一座巨大的冰山,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紊亂、痛風等則僅僅是露出海平面的冰山一角。消除了冰山的一角,僅為治標,消除了冰坨方為治本。
肥胖可導致不同的病症產生
上面說到,肥胖2型糖尿病可以說是肥胖的並發症。我們可以這樣理解,肥胖導致的並發症分為2大類:一類是跟代謝相關的並發症,像代謝性高血壓、血脂異常、脂肪肝、糖尿病、痛風等;一類超重帶來的非代謝性疾病,如骨關節的損害,頸椎病、腰椎病、腰椎間盤突出,膝關節老化等。
肥胖可分為腹型和非腹型,兩種預後是不一樣的。腹型肥胖形成代謝綜合征的幾率高些,而非腹型常發生非代謝性的並發症。國內外研究者經過大量臨床、流行病學等實踐已建立多種肥胖測量手段,像體重指數(bmi)等。而bmi的缺欠在於對腹型、非腹型未再分亞型。也就是說,同樣是腹型肥胖也有危害程度更高的,和危害程度相對低一些的。仝教授打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就像厚皮大餡型的,腹內脂肪多,腹壁脂肪厚而多,相對全身的皮下脂肪都比較多,危險性就小些;而那種薄皮大餡型的,腹內脂肪多,腹壁脂肪薄,像蜘蛛人一樣,四肢細小,肚子大,危害就要大很多了。
所以,單純從體重指數上是不能客觀反映皮下脂肪的多與少的。因為體重指數大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體內瘦體組織過重,而體脂量並不過多,這種情況bmi超重或肥胖,但可能危害不大,而是肌肉發達;另一種是體脂過量,這才是真正的肥胖。甚至有時即使bmi正常,也可能體脂過量。
胖人為何易患糖尿病?
胖人由於熱量攝入過多,消耗減少,導致長期營養過剩,是肥胖者易得糖尿病的真正原因。另外,肥胖者容易患糖尿病的關鍵是:胖人中的胰島素含量雖然不低於正常人有的甚至還高於正常人,由於細胞上的胰島素受體減少或受體缺陷,對胰島素產生抵抗作用,而脂肪細胞又是體內消耗葡萄糖的主要場所。
為了降低,在肥胖狀態下,機體的胰腺p細胞就不得不加強胰島素的分泌,來抵消脂肪的對抗作用,尤其過度肥胖的人,一旦當胰島素的貯備功能不及脂肪增長時,就產生了胰島素的相對不足。此外,肪變性,肝髒損傷使胰島素的攝取利用降低,以及氧自由基的產生過多,sod清除能力的相對不足,都促使肥胖人比其他人易患病。
長期打呼噜可以預防糖尿病
不少人認為,鼾症就是打呼噜,算不上什麼大事兒。然而國際糖尿病聯盟新近發表的專家共識提出:對 |
|
嬰兒喂養注意糖尿病的發生。
嬰兒出生後最好8個月以後才進行牛奶喂養,否則患糖尿病的概率會增大,食物對嬰幼兒糖尿病有一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