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研究表明:疾病對人的心理影響是明顯的。如患心血管系統和神經系統疾病的老年人,其記憶力明顯低於正常老年人,患高血壓、冠心病的老人,容易變得焦慮、急躁、惱怒。一些長期被疾病折磨的老人,心情通常惡劣、沮喪、抑郁、消沉,對治療失去信心,甚至整天沉默寡言、心情沉重,不願與任何人接觸。有的人“破罐子破摔”,不與醫護人員合作,不遵醫囑服藥;有的老年患者因久病臥床,生活不能自理,靠他人照料伺候,時間一久,覺得自己成為了家人或親友的累贅、負擔,思想焦慮、內疚、痛苦,產生不如早死的念頭。
老年患者的心理狀態,不僅對治病無益,還會加重病情的發展,使病體更難早日康復。因此,及時排除久病老人的消極心理情緒,對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是至關重要的。人到老年,隨著健康狀況和社會環境的變化,心理或多或少也會產生一些變化,如失落感、孤獨感和恐懼感。由於以上心理特征,老年人更加需要社會的關心和呵護,特別是從尊重、關懷、社會交往和保健服務四個方面,滿足老年人的需求。
針對老年人的心理狀態,實施有效的心理治療、安慰與解釋。解釋在心理治療中最為重要,說明道理,語句肯定,使患者有安全感、依賴感;安慰時注意尺度,不能操之過急,否則會加重其多疑心理,耐心誘導老年病患者從心理問題中解脫出來,尤其是喪偶的老人。
緩解壓力的幾種方法
1.要正確對待疾病。俗話說得好:“人吃五谷,哪能無病。”人到老年,機體逐漸老化,易生各種疾病,本是意料之中的事,符合事物發展規律,大可不必驚慌失措、六神無主。每位老年人對晚年生病應有充分的思想准備,使治療效果更加理想。
2.既來之則安之。患上疾病,就應該配合醫護人員積極治療,及時排除各種影響治病的消極心理。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絕大多數疾病都是能夠得到治療,或使病情減輕的。老人對治病應抱有信心,不急躁、不消沉、不畏懼,始終保持鎮定、冷靜、沉著、樂觀、開朗的心情,與病魔頑強抗爭。
3.松弛精神緊張——放松療法。放松療法是建立在養生學基礎上的,它的基本原則是在安靜、沒有精神負擔和體力負荷的條件下,學會放松自己的精神,降低緊張、焦慮意識,增強應付困境的信心。
4.音樂也有回春力——音樂輔助療法。老年人患重病後,會對情緒產生巨大的消極影響,在心理上產生緊張、恐懼、焦慮、壓抑、狂躁等不良情緒反應。此時,運用音樂來調節情緒,對於戰勝病魔具有重要作用。當你聽到一曲優美的音樂,特別是與自己的心境完全合拍的音樂時,會有一種神奇的功效,忘卻心中隱痛,漸漸進入一種使人心境平和的狀態中。
患糖尿病是因為胰島細胞受損
在當今社會,糖尿病是一種發病率很高的疾病,主要的原因就是患者的胰島B細胞受損,胰島素分泌不 |
|
有研究稱:1型糖尿病胖點不錯
研究人員表示,對患1型糖尿病的人來說,身體肥胖或超重一點並不是件壞事。 匹茲堡大學所做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