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哪一種疾病能像糖尿病這樣,對體重有如此明顯的影響。有的人忽然變得能吃能喝,體重卻不增反降,自以為是減肥成功了,可一體檢就傻眼了,原來是得了糖尿病。有的瘦人查出血脂高、血壓高,擔心自己得糖尿病時,旁邊卻有人寬慰他:“沒事,得糖尿病的都是胖子,你得不了的,放心吧。”可見,在糖尿病與體重關系的問題上,存在著不少誤區。
胖瘦皆可發病
1型糖尿病多見於青少年,病因多為胰島素“絕對”不足,起病前體重多屬正常或偏低,發病後人體儲存能量減少,體重繼續下降。經過合理治療後,可逐漸“變胖”直至體重正常。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總數的94%,其中80%伴有肥胖。2型糖尿病病情的發展及惡化與脂肪代謝密切關聯,因此,2型糖尿病又被稱為“糖胖病”或“糖脂病”。歐美人體型多肥胖患糖尿病時的體重指數多≥30kg/ m2,故主要發病機制是胰島素抵抗,而中國人患糖尿病時的平均體重指數則為24kg/ m2,表明胰島素抵抗似乎沒有那麼明顯,而是體內的胰島β細胞功能缺陷為主。另外在沒有刻意節食的情況下,一個月內體重減輕超過2公斤,最好到醫院做糖尿病排查。
你是“蘋果”還是“梨”
健康不僅受到攝入的脂肪量的影響,也受到脂肪貯存部位的影響。這涉及到一個問題——腹內脂肪。如果脂肪主要貯存在臀部,俗稱“梨體形”。有些人看起來不胖,但其內髒脂肪細胞的數目和脂肪容積卻很高,表現為“外瘦內胖”。這類人的一個特點就是腰圍較大或腰/臀比較大,因此也被稱為“腹型肥胖”或“向心型肥胖”。俗稱“蘋果體形”。蘋果體形往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島素抵抗,如果不采取限制飲食或運動等措施減少內髒脂肪堆積,則可能使胰島細胞受到損傷,從而促發心髒疾病、糖尿病。如果男性腰圍超過了90cm,女性超過85cm,那麼罹患糖尿病、心髒病的幾率就會增加。選藥個體化,不忘胖瘦有別
目前市場已有的降糖藥物品種很多,1型糖尿病患者必須終生使用胰島素;2型糖尿病常用的口服降糖藥物包括磺脲類、雙胍類、糖苷酶抑制劑、非磺脲類促泌劑及胰島素增敏劑五大類。糖尿病患者選擇用藥除了考慮糖尿病類型、高血糖類型、年齡、服藥的依從性因素外,還要充分考慮患者的體形,只有使用適合自己的降糖藥物才能有效控制血糖。
實際體重超過理想體重10%的偏胖患者,首選雙胍類或糖苷酶抑制劑,因為該類藥物有胃腸道反應和體重下降的副作用,對於超重或肥胖患者來說,正好化害為利;實際體重低於理想體重10%的體形偏瘦,應該優先使用胰島素促分泌劑(包括磺脲類和苯甲酸衍生物),因為該類藥物有致體重增加的副作用,對於消瘦者很合適。
致使糖尿病的原因
如今咱們日子的很多方面都有了提升了,可是糖尿病的發生率也隨之上升。由於現代節奏日子加速,作 |
|
什麼原因導致兒童患有糖尿病
了解兒童糖尿病的發病因素,才能做好兒童糖尿病的防治工作那麼,什麼原因導致患有兒童糖尿病?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