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糖尿病網 >> 糖尿病知識 >> 糖尿病檢查 >> 哪些人群要做糖尿病篩查?

哪些人群要做糖尿病篩查?

  經常低血糖更要留神糖尿病

  “嘿,怎麼又餓了?”老高這段時間總覺得自己身體不對勁,明明早飯吃得挺飽,可是上午還不到10點,就覺得又餓了。有時還會出現心慌、手抖、出虛汗等低血糖症狀。老高去醫院檢查,被醫生的話嚇了一跳。“糖尿病前期?都說糖尿病人吃多、喝多、尿多和變瘦,我沒有啊!而且身體還發胖了呢,怎麼就……”

  “‘三多一少’只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狀和較晚期的表現。”解放軍總醫院內分泌科潘長玉教授告訴記者,“而在糖尿病的早期,患者的症狀可能是反應性低血糖,就像老高這樣。”

  其實,人體就像一台精密的儀器,在正常狀況下會通過一套自動化“系統”來調節血糖,胰島素就是這套“系統”中的關鍵。人吃完飯後,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分解為葡萄糖進入血液,導致血糖升高。這時,人體就會產生反應,胰島素分泌增多。胰島素就像一把“鑰匙”,可以打開人體細胞的“大門”,讓葡萄糖進入細胞,被儲存或者利用。當血液中的葡萄糖減少到一定程度後,人體又會發出指令,減少胰島素分泌,關上細胞的“大門”,使血糖維持在正常范圍。

  然而,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胰島細胞出現了異常,對人體血糖的變化反應遲緩。當餐後胰島素應該分泌增多時,它分泌較少,引起了高血糖;而過高的血糖又會刺激胰島細胞大量分泌胰島素,使得患者的血糖在下頓飯前就降到了低谷,從而饑餓難忍。經常吃饅頭、米飯等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食物者,更容易出現反應性低血糖。“也就是說,胰島素分泌與血糖濃度之間的不匹配,導致了反應性低血糖的發生。”潘長玉說。

  除了反應性低血糖,糖尿病前期患者常見症狀還有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不過,糖尿病前期症狀往往不明顯,所以我們更希望大家關注導致糖尿病的各種危險因素。”潘長玉強調。

  潘長玉說,確診糖尿病前期,唯一的方法就是糖耐量試驗,即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後,定時檢測血中葡萄糖水平。如果血糖高於正常人,而又沒達到糖尿病診斷標准,即為糖尿病前期。

  空腹血糖不高別盲目樂觀 還應篩查口服糖耐量試驗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1999年的標准,正常人的血糖應該是空腹血糖<6.1毫摩爾/升,服75克葡萄糖後2小時血漿血糖<7.8毫摩爾/升;如果空腹血糖≥7.0毫摩爾/升,或口服糖耐量試驗中2小時血漿血糖≥11.1毫摩爾/升可診斷為糖尿病。

  由此可見,在正常血糖水平與糖尿病診斷標准之間尚有一段距離。介於正常人和糖尿病之間的狀態屬於“糖尿病前期”。

  因此,“只要空腹血糖正常就高枕無憂了”的看法是錯誤的。大量研究顯示,如果忽略了餐後血糖,僅檢查空腹血糖可能會有一半左右血糖異常的患者漏診。所以,對於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僅篩查空腹血糖遠遠不夠,應同時做口服糖耐量試驗。

  根據《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4年版),應該參與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篩查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包括:1.年齡≥45歲,超重或肥胖,以往曾有血糖異常史;2.親屬中有糖尿病患者的人群;3.血脂異常者;4.患高血壓和(或)心腦血管疾病者;5.年齡超過30歲的妊娠婦女,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分娩體重大於4公斤嬰兒者,有不能解釋的滯產者,有多囊卵巢綜合征的婦女;6.體力活動明顯減少者;7.使用一些特殊藥物者,如糖皮質激素、利尿劑等。

  上述人群篩查後,如果糖耐量檢查結果正常,應在一年後復查;如果檢查結果為糖尿病,則應立即開始治療;若檢查結果屬於糖尿病前期,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生活方式干預甚至藥物干預。

  糖尿病前期怎麼治

  研究表明,對糖尿病前期患者進行生活方式干預,能有效阻止病情向糖尿病進展。

  生活方式的管理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控制飲食,二是適當運動。控制飲食的關鍵是少吃碳水化合物。飲食中碳水化合物過多,既容易發胖,也容易引起血糖升高,進而導致反應性低血糖。此外,少食多餐、規律進食也很重要。適當運動就是要通過慢跑、爬山、游泳、騎自行車等輕中度有氧健身方式控制體重,因為肥胖者更容易出現胰島素抵抗。

  在控制生活方式的同時,患者應自我監控病情,一是定期測量體重,計算體質指數;二是定期監測餐後血糖濃度。每隔3個月到半年,患者應拿著監測結果前往醫院隨診。

  對難以堅持健康生活方式的患者而言,應該予以藥物干預。目前研究證明,二甲雙胍、阿卡波糖、羅格列酮都對糖尿病前期患者有效。我國目前獲批用於糖尿病前期的,只有阿卡波糖,它可以在腸道內阻止食物分解為葡萄糖,從而降低餐後血糖。

  服用阿卡波糖時,應在餐前吞服,或跟第一口飯同時嚼服。服藥後一旦停藥,病情可能會反復。因此,用藥可能是長期的。需注意的是,藥物治療的同時,還應努力控制生活方式並監測病情。不要以為有了藥物做“保護傘”,就可以不管嘴和腿了。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