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有一些人發現血糖升高以後,總是千方百計找出種種理由,拒絕服用降糖藥。其實,這些病人誤入了怕用藥物治療的誤區。
誤區一 血糖偏高,但算不上糖尿病,不必服用降糖藥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標准,空腹血糖的正常范圍是3.9~6.1毫摩/升,餐後2小時血糖正常范圍是6.1~7.8毫摩/升。所以,超過上述兩個標准的人,其體內血糖調控機制已經存在缺陷。有人說,我空腹血糖沒有超過7毫摩/升,餐後2小時血糖沒有超過11.1毫摩/升,算不上糖尿病,不需要服用降糖藥。殊不知,血糖正常范圍是根據對大多數健康人群的調查而設定的,血糖一旦超過正常范圍,就有可能對微血管壁、周圍神經等組織和器官產生損害,長期還可能導致動脈硬化、周圍神經病變等多種疾病。另外,血糖偏高還會對分泌胰島素的β細胞產生毒性,導致β細胞分泌胰島素的功能進一步衰退,減低胰島素分泌,血糖進一步升高,很快變成嚴重的糖尿病。
所以,一旦發現血糖超過正常值,就應嚴格控制飲食,如血糖值仍不能恢復正常,就要積極進行“干預治療”,即服用糖苷酶抑制劑或胰島素增敏劑,以防止並發症的出現,延緩和阻止糖尿病的形成。干預治療一段時間後,應復查血糖,如果血糖水平恢復正常,則可停服降糖藥。
誤區二 雖為糖尿病,但無任何症狀,用不用藥都無所謂
患了糖尿病以後,如果不能將血糖長期控制在正常范圍內,還可發生蛋白尿、冠心病、白內障、周圍神經病變等一系列並發症,導致心、腦、腎等主要器官受損。因此,積極服用降糖藥,將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是十分重要的。
誤區三 使用降糖藥會上瘾,會損害肝腎功能,能不用盡量不用
有的人認為,自己血糖雖然偏高,但自覺身體良好,吃得下、睡得著,而一旦吃了降糖藥就會上瘾,天天要吃藥,頓頓不離藥。我們可以肯定地說,服用降糖藥是不會上瘾的,至於吃得下、睡得著,並不是衡量健康的標准,有許多疾病就是在吃吃喝喝中產生的,糖尿病就是其中之一,而且越吃得下,血糖就越高。對糖尿病人來說,適當服用一些降糖藥,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就可以減少高血糖對胰島β細胞的毒性,防止胰島功能進一步衰退,甚至使胰島功能有所恢復,使糖尿病得以減輕。一旦胰島功能有所恢復,可在醫生指導下逐漸減少降糖藥的用量,直至完全停藥。
有人認為“是藥三分毒”,生怕藥物會對肝腎功能產生不良影響。目前,通過國家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批准上市的降糖藥,其安全性、有效性均得到了充分肯定,因此,糖尿病病人可放心地安全使用。
總之,對一個血糖升高而又必需服降糖藥的糖尿病病人來說,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合適的降糖藥,遠比浸泡在高血糖中利多而弊少。
糖尿病人吃藥都是按醫生的指導麼?還是每次先測血糖,然後根據血糖自己決定藥量?2、是否有必要經常和醫生取得聯系調整用藥量?頻率?還是按一個標准一直吃下去? 3、如果需要經常去醫院做檢查,主要查哪些指標?藥物治療中注意事項
1.必須在醫生指導下用藥。因為藥物應用不當,會加重病情。
2.藥物劑量由醫生來定,不可自作主張確定藥量。某些藥物說明不具體,不要按藥物說明來定藥量。
3.必須在飲食療法和運動療法的基礎上進行藥物治療。而且隨著飲食、運動的改變而調整用藥量。
4.藥量與藥效。在一定范圍內藥量越大,藥效越大;但當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時,藥量再增加,也不會增加效果,而只能增加副作用。
5.各類藥物的聯合應用。有些藥物可以聯合應用,但有些藥物不可聯合應用的。有些藥物在一起用不僅不能增加降糖效果,還會增加副作用,增加費用。所以不能隨便聯合用藥。不能吃飯時怎麼用藥?當糖尿病患者不能正常吃飯時,不論什麼原因,都禁止服用口服降糖藥。需改用胰島素。當飲食恢復正常後,可在醫生的指導下,再用口服降糖藥。
糖尿病人最好自備一個血糖儀,隨時隨地可監測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