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姐30多歲了,結婚後因為忙於事業一直不敢生育,眼看都三十出頭了,她跟丈夫商量後決定要一個孩子,如願懷孕後,黃小姐卻在一次產檢時發現尿糖陽性,經糖耐量試驗,她的血糖異常,被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醫生囑咐她要注射胰島素,這讓他們夫妻倆都很是擔心:這胰島素治療的話,會不會傷害到腹中寶寶呢?如果不治療的話,又會不會有問題呢?
妊娠期糖尿病發病率增加治療不及危及母嬰健康
妊娠期糖尿病主要是指在懷孕前沒有,而懷孕後才引發的糖尿病,它是由於妊娠期一系列生理變化造成糖代謝異常而引起的。據有報道,其發生率為2%-5%,並且隨著女性妊娠年齡的推遲,妊娠糖尿病的發生率有增加的趨勢。
妊娠糖尿病如果治療不及時的話,對孕婦和胎兒的健康是極其不利。對於孕婦來說,妊娠糖尿病可增加母親出現高血糖、高血壓及先兆子痫等的發生機會,對於胎兒來說,它可導致流產、胎兒宮內發育遲緩、胎兒畸形、巨大兒、新生兒窘迫綜合征、新生兒高膽固醇血症等發生率升高。同時,妊娠糖尿病對母嬰的遠期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它可導致母嬰日後患上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風險較普通人增大。因此,對妊娠糖尿病切不可坐視不理,應及早發現、及早診斷,及早采取干預措施。
篩查妊娠糖尿病兩個時間點是關鍵建議孕24-28周開始唐篩
由於孕24-28周開始,胎盤分泌的孕激素、雌激素、胎盤泌乳素等會明顯增加,這些激素都有拮抗胰島素的作用,並且在孕32-34周時,胰島素抵抗會明顯增強,所以,這兩個時間段是發現妊娠糖尿病非常重要的時期。通常建議常規產檢的血糖監測時間安排在24-28周開始,如果該篩查正常而又有糖尿病危險因素存在的孕婦,如高齡妊娠、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曾生育過巨大兒等,則建議在32-34周回來醫院再復查。一旦確診是妊娠糖尿病時,應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
治療妊娠糖尿病要堅持“五架馬車”原則
在治療上,對於一般糖尿病患者來說,一旦確診後要緊緊圍繞“五駕馬車”來進行,即“飲食療法、運動療法、藥物療法、血糖監測和糖尿病教育”,當然孕婦也不例外,在飲食上要注意碳水化合物、高糖、高脂食物的過多攝入,在運動上,每天適當的運動是少不了的。但是又由於對孕婦這類特殊的人群來說,飲食和運動療法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比較有限的,“糖媽媽”們在飲食雖然不宜多吃,但也要滿足母嬰的能量需求,在運動上,隨著孕周的增加,孕婦行動慢慢不便,頂多也只能進行散散步等低強度的運動,難以達到運動療法的療效。因此,“糖媽媽”們在適當的飲食控制和運動的基礎上,還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
胰島素傷害胎兒是誤區妊娠糖尿病不要拒絕胰島素治療
但是,又由於孕婦在用藥上是需要非常謹慎的,普通糖尿病患者可以用的口服降糖藥,如磺脲類、雙胍類、糖苷酶抑制劑等,已有研究報道它們會對胎兒的生長發育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孕婦應盡量避免使用口服降糖藥。而胰島素是目前認為用於妊娠期控制血糖的最佳選擇,不過在實際工作中,卻會碰到不少的“糖媽媽”們,她們一聽到需要用胰島素治療時,就擔心會造成胰島素依賴,或是擔心注射的胰島素會對寶寶造成傷害而對胰島素的治療非常抗拒。其實,胰島素不僅降糖作用可靠,可恢復胰島B細胞的調節功能,提高肌肉轉換葡萄糖體系功能和增加對胰島素的敏感性,而且它作為一種大分子蛋白,不會通過胎盤屏障而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是目前治療妊娠糖尿病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
對於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婦,還是建議盡早開始使用胰島素,並一直持續到分娩,越早使用,對母嬰的健康越有利。而且在整個孕期,醫生還會根據孕婦的個體差異、孕期進展、血糖情況等情況,對胰島素的量做出調整。一般來說,隨著分娩結束後,拮抗胰島素的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其胰島素的需要量也會明顯減少,到最後,大部分產婦的血糖都可回到正常水平,這時她們就可停用胰島素了,胰島素的使用並不會對孕婦內源性胰島素的分泌造成遠期影響,即不會造成所謂的胰島素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