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前低血糖可能是糖尿病前兆
實際上,臨床經常遇到徐輝這種情況。病人由於時常出現低血糖症狀,而從不懷疑自己得了糖尿病,反而認為可能是糖吃少了。他們也並沒有人們通常印象中糖尿病病人“多飲、多食、多尿、消瘦”等所謂的“三多一少”症狀,反而常表現為超重或肥胖、血脂紊亂、高血壓或高尿酸血症等,吃得不少,但餓得快。其實,餐前低血糖,正是一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的臨床表現。這類人往往查空腹血糖很正常或是稍高,很容易被醫生遺漏。 一般性低血糖偶爾發生;但早期糖尿病患者常在第二餐餐前或餐後兩到三個小時出現反應性低血糖,且這種情況會長期、反復出現。謝小敏提醒,如果你發現自己已經連續兩個月有餐前低血糖的現象,就一定要去醫院檢查胰島功能,以便及早控制病情的發展。每次吃飯最好只吃六七成飽,因為正常人的胰島素是根據體內需要代謝糖量的多少來確定的,如果少吃一點,胰島素的分泌也不會過多,這樣,即使胰島素分泌的遲緩,在幾小時之後,也不會造成低血糖的情況了。 反應性低血糖是什麼? 反應性低血糖指的是出現在進餐後而非出現在吸收狀態的低血糖,可分為滋養性低血糖、2型糖尿病伴發的反應性低血糖及特發性功能性低血糖。滋養性低血糖多見於胃切除術後,在無胃腸手術史者中極為罕見。臨床可見低血糖症狀、腎上腺素分泌過多症狀,多於進餐半小時左右出現高血糖,約1.5~3小時出現低血糖。低血糖發作時嚴重者可出現癫痫發作、昏迷及死亡。2型糖尿病伴發的反應性低血糖既往被認為是2型糖尿病的早期表現,後被認為也可見於糖尿病晚期。患者血糖常輕度增高,通常在餐後3~5小時才出現低血糖症狀。特發性功能性低血糖的發病機制不明,可能與胰島素敏感性增加、胰高血糖素反應減弱、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有關。低血糖常於餐後2~4小時發作,症狀較輕,以交感神經受刺激及腎上腺素分泌過多症群為主,腦神經缺糖症較少見。每次發作持續約15~20分鐘,多可自行恢復或稍進食即可緩解。鑒於為預防其發作患者常加餐,故通常伴有肥胖。 體型偏胖的人是反應性低血糖的高危人群。專家指出,這是因為胰島素是人體內唯一的降糖激素,肥胖會導致胰島素的生理作用減弱,機體又為了維持血糖的正常,就不得不需要分泌大量胰島素,久而久之胰島β細胞會隨之受損。當胰島β細胞功能變差時,機體分泌胰島素的速度就會減慢,從而使得胰島素分泌高峰延後。
對兒童糖尿病我們應該如何護理呢
兒童患糖尿病比成人更痛苦,我們可以試想一個小孩子每天都有注射胰島素,身上的針眼怎麼能少得了 |
|
症狀+檢查:糖尿病運動療法的“根”
在糖尿病防治的“五駕馬車”中,運動,與藥物、飲食、血糖監測、心理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