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大的亞洲人更易患上2型糖尿病嗎?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副院長翁建平教授在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十八次全國學術會議上說:“亞洲人的BMI(體重指數)與糖尿病存在較弱的相關性,但中心性肥胖與糖尿病患病率的相關性則很強,遠甚於BMI。”
在亞洲人,中心性肥胖與糖尿病風險性特別相關,且與BMI無關。亞洲人群,特別是南亞人群,有更嚴重的腹型肥胖。有研究調查了腹部脂肪容量與體脂的關系,在調整了年齡、BMI和總體脂後,澳大利亞的土著人、華人和南亞人,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都要比歐洲男性和女性有更高的腹部脂肪組織。
這些研究提示,亞洲人群2型糖尿病風險性增加可以歸因於增加的腹部和內髒脂肪組織。腹腔脂肪組織增加導致脂肪酸增加並流入肝髒、改變脂肪因子生成,引起脂肪肝和肝髒胰島素抵抗。脂肪異位沉積在肝髒和骨骼肌,這些導致胰島素抵抗,如此造成惡性循環,進一步增加這類脂肪的異位沉積,加重胰島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B細胞功能受損。
此外,生活方式和環境因素對於糖尿病在亞洲的流行有嚴重的影響。這些因素包括人口老齡化、城市化進程、飲食改變和生活方式的變化。糖尿病患病率與人均GDP的增長正相關。中國人均脂肪、蛋白質的攝入量明顯增加,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明顯下降。大米消耗量的增加與2型糖尿病危險性增加有關,亞洲人的這種相關性更甚於歐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