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病發生在糖尿病後、與糖尿病同時發生或發生在發現高血糖、糖尿病之前,腦血管病發生隨年齡增大而發病率增高;特點以缺血性腦血管病為主,大於90%,急性腦血管病合並糖尿病少數表現為蛛網膜下腔出血和腦出血。糖尿病性腦血管病有哪方面的症狀表現。
糖尿病性腦血管病有哪方面的症狀表現(一)臨床表現
1.頸動脈系統腦血管病特點:占糖尿病腦血管病的60-80%左右,其中以缺血性腦血管病多見,占約90%左右。中小梗塞(直徑小於2mm)比大梗塞者多見,多發性腦梗死發病率高,有報道達70%左右。病變范圍廣泛,尤以基底節區血管損害最多見,占頸動脈系統總數的80%,病灶形態多數呈圓形或類圓形,部分呈小囊形、楔形及不規則形,散在分布在基底節及側腦室旁白質區域。
2.椎基底動脈系統腦血管病特點:占糖尿病腦血管病的20%-40%,同樣以缺血性腦血管病為主,病變主要集中在枕葉、丘腦、橋腦的深穿支分布區,以多發腔隙性腦梗死多見,所以臨床上常為多次反復發生輕度腦卒中,或可見到完全無腦卒中發作而出現延髓麻痺者。也有報告認為,發生在椎基底動脈系統支配區梗死者居多。臨床常表現為眩暈、惡心、嘔吐、共濟失調、視物模糊、吞咽障礙及構音不良等。
3.血管病變特點:有人曾用經顱多普勒技術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的顱內動脈腦血流改變,發現其腦動脈彈性降低,順應性差,外周阻力增大,以大腦中動脈的改變最明顯。隨著頸動脈彩超的普及,糖尿病腦血管病患者主要表現為多發斑塊形成,頸內動脈系統多見,以混合斑塊、低回聲斑塊為主。
4.脂代謝異常: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非酯化脂肪酸升高及血脂異常,表現為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顯著增加,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有人稱這種表現為脂代謝三聯征。而發生腦血管病的糖尿病患者血清甘油三酯、膽固醇、極低密度脂蛋白較糖尿病未合並腦血管病的患者及正常對照組明顯增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糖尿病腦血管病血流變學檢查中,低切變率、紅細胞壓積、血漿粘度及紅細胞指數與非糖尿病腦血管病患者有顯著性差異。
5.C反應蛋白:我們對2005-2006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腦血管病共30例進行回顧性分析,對照組為同期年齡、性別、合並症無統計學差異的非糖尿病腦血管病患者。結果發現C反應蛋白明顯高於對照組(P<0.05)。CRP是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是反映進行性系統炎症的敏感標志物。研究證實,糖尿病合並大血管病變CRP水平明顯高於與之匹配的未合並大血管病變的糖尿病患者及健康體檢者。
5.轉歸與預後:急性期患者如積極治療,處理得當,約有50%-70%的患者有望恢復,達到生活基本自理或部分需要幫助。CVD病人發病早期血糖越高,預後越差。血糖、血壓、血脂、肥胖、飲食、是否進行體力活動等對預後有影響。
糖尿病性腦血管病有哪方面的症狀表現(二)血管性癡呆表現
是由於腦血管疾病所導致的認知功能障礙臨床綜合症。多梗死型癡呆是血管性癡呆的最常見的類型,約占40%左右。此外,大面積的皮質梗死(梗死腦組織容積超過80-150ml)可引起血管性癡呆。額葉、颞葉、邊緣系統等部位的血管源性病變更易導致癡呆。糖尿病所導致的血管性癡呆以多發梗死型為主,特點是病程反復,呈階梯式進展和斑片狀分布的神經功能缺損。癡呆伴隨多次腦血管事件後突然發生。CT提示多發性梗死。可伴腦白質疏松改變。血管性癡呆的發生主要:多發性腦梗死導致腦組織容積減少、缺血缺氧性低灌注等有關。
糖尿病性腦血管病有哪方面的症狀表現(三)白質脫髓鞘病變表現
臨床觀察發現,糖尿病腦血管病常合並白質脫髓鞘病變。表現為腦室周圍白質對稱或近乎於對稱的片狀低密度灶或MRI T2像彌漫性白質高信號。白質脫髓鞘病變形成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廣泛的腦血流低灌注和腦動脈硬化是白質脫髓鞘病變形成的主要病理機制。另外,由於血液同型半胱氨酸增高,血葉酸、維生素B12相對缺乏,易導致白質脫髓鞘改變。有研究證實,白質脫髓鞘病變與頸動脈粥樣硬化及其狹窄程度密切相關。不難理解,糖尿病腦血管病常合並頸動脈系統斑塊或狹窄,白質脫髓鞘病變很容易發生。其機制可能是大腦半球的白質主要由細而長的深穿支動脈供血,其分支垂直且短,又無吻合支,不能建立側支循環,而側腦室旁的白質又處於動脈邊緣區,生理狀態下已處於灌流邊緣,特別易受局部或全身血流量異常降低的損害。動脈硬化、頸動脈狹窄直接使腦白質局部血流量下降,使原本處於灌流邊緣的腦白質出現更低的灌流狀態。兩者共同作用加重了白質區血流動力學障礙,使白質廣泛脫髓鞘和組織疏松並水腫,反應性膠質細胞增生。
專家解讀糖尿病症狀期的症狀!
患上糖尿病自然就不會少了症狀對身體的傷害,糖尿病人要及時的了解一下症狀給患者身體帶來的影響 |
|
牙龈出血也是糖尿病信號!
糖尿病患者較非糖尿病人群更容易患上牙周病,事實上,糖尿病與牙周病是相互影響的:糖尿病容易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