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糖尿病網 >> 糖尿病護理 >> 並發症護理 >> 糖尿病微血管的病變

糖尿病微血管的病變

  微血管一般指微小動脈和微小靜脈之間,管腔直徑在100微米以下的毛細血管及微血管網,是人體血液循環中最基層的結構單位,是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占體內血管的90%,是維持新陳代謝的重要部分。

  近年來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的微循環有不同程度的異常,主要表現在視網膜、腎、心肌、神經組織及足趾病變。臨床上以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糖尿病性腎病和糖尿病性神經系統病變為主要表現。糖尿病性微血管病變是糖尿病並發器官病的病理基礎,也是糖尿病預後的決定因素。目前,關於糖尿病性微血管病變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主要從微血管壁的病變、微血流紊亂和微循環血液理化特性的改變等方面進行探索。這三者在糖尿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相互影響、互為因果,並形成惡性循環。

  (1)微血管壁的病變:正常微血管壁以基底膜作為基礎。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變的一種較早表現。當基底膜增厚嚴重時,受累的微細血管會部分或全部阻塞,引起組織缺氧,以致病變持續不斷加重。內皮細胞損傷在微血管病變的發生中亦可導致血流不暢、淤滯,以至阻斷,使體內組織處於缺氧狀態。

  (2)微血流紊亂:微血管血流動力學改變是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早期變化,也是重要的始動機制。在糖尿病的早期,腎髒、視網膜或其他周身組織中,一般均先有血流量增加和高灌注狀態,這種血流動力學異常是最終導致微血管病變發展的關鍵因素。由於微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大分子蛋白質可經微血管外滲和沉積於管壁。

  (3)微循環血液理化特性的改變: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呈現高凝狀態。血液黏度取決於血漿黏度、懸浮於其中的紅細胞數量及其物理性狀。當糖代謝紊亂時,紅細胞聚集性增強,釋放氧的功能亦異常,血小板高黏附及抗凝血機制異常,使全血黏度增高,血流緩慢及淤滯,造成管腔狹窄和微循環障礙,導致了微血管病變的發生。

糖尿病微血管的病變

  糖尿病微血管病變是全身性的,故對機體易造成廣泛的危害:

  (1)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視網膜病變的表現有微血管瘤、棉絮狀白斑、出血、硬性滲出、新生血管、纖維化、視網膜脫離,可使視力發生障礙,繼而導致失明。

  (2)糖尿病性腎病:腎髒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引起彌漫性及結節性腎小球硬化,或完全性玻璃樣改變,導致腎病,腎功能衰竭,可因尿毒症而死亡。

  (3)滋養神經的血管廣泛硬化:引起糖尿病性神經系統病變,如周圍神經系統損害等。

  (4)心髒的微血管病變:可發生糖尿病性心肌病而誘發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5)其他:糖尿病的微循環改變不僅反映在腎髒和視網膜的微血管床,也同樣累及其他末梢微血管床,如四肢、皮膚、皮下組織、骨骼肌等。

  在糖尿病的早期,病情控制不好時,會出現微血管改變,代謝異常得到糾正後即消失,呈可逆性。如病情長期控制不佳,則會引起不可逆的病變。現代中藥復方丹參滴丸對微循環障礙具有多靶點改善作用,其中丹參的水溶性成分可以清除過氧化物、抑制血管內皮細胞黏附分子的表達,抗白蛋白滲出,抗血小板聚集,而三七可以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抗血小板聚集,抗白細胞黏附。對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病變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能明顯改善患者的視網膜微循環,防止視力的下降和失明,並且在糖尿病腎病發生發展的不同環節中發揮作用,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症狀改善也有很好的效果。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