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緩糖尿病並發症高招

    根據近幾年的研究成果,筆者總結了以下幾個防治糖尿病並發症的基本要素:    1、並發症危險因素和預警指標的監測   定期檢測導致糖

  • 妊娠合並糖尿病需知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種特殊的糖尿病,發病率高,病情變化快,與日常飲食、起居關系密切。如果孕期控制得好,很多人會在孩子出生後血糖自動恢復正常。  

  • 中醫調治糖尿病外陰瘙癢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現外陰瘙癢的症狀,常常發生於女性的大小陰唇、陰阜,男性陰囊、肛門及其周圍等部位。本病大多與各種刺激的因素有關,除了尿糖本身有刺激性外,由於糖尿病

  • 延緩糖尿病的並發症有高招

    根據近幾年的研究成果,筆者總結了以下5個防治糖尿病並發症的基本要素:   1、並發症危險因素和預警指標的監測   定期檢測導致糖尿病並發症的

  • 糖尿病為什麼會引起牙龈炎

    甄女士前不久檢查身體被查出血糖偏高,醫生說她屬於臨界型的糖尿病。醫生反復問了她有無其他病史,她說別的沒有,就是牙龈經常發炎。醫生說她的糖尿病很可能與牙龈炎有關。

  • 肺結核“青睐”糖尿病人

    日前,天津醫科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並發肺結核病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3倍至6倍。專家提醒:血糖控制不佳是糖尿病人並發肺結核病的主要危險因素,而活動性結核

  • 謹防孕期與糖尿病“結緣”

    妊娠糖尿病不同於普通糖尿病,其“身世”頗為特殊,與孕期體內的激素變化密切相關。突出表現在各種胰島素抵抗激素分泌量增多,迫使胰島&beta

  • 糖尿病患者更易得抑郁

    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經歷抑郁的機會是普通人的兩倍,差不多每三個糖尿病患者中就有一個患有抑郁,尤其是女性患者。抑郁反過來又會影響血糖的控制,而且它還是2型糖尿病的

  • 乳酸酸中毒原因及預防

    乳酸是糖酵解的中間代謝產物。正常情況下,乳酸約50%~60%在肝髒內轉化為糖元儲存,約30%~35%被腎利用。當血乳酸增高大於2mmol/L,血pH小於7.35

  • 糖尿病之神經病變表現

    糖尿病神經病變中周圍神經病變和自主神經病變最常見。周圍神經病變中感覺神經病變比運動神經病變多見。    感覺神經:正常健康人的感覺對冰冷、火

  • 糖尿病可導致腿抽筋

    糖尿病患者出現四肢尤其是肢端麻痺、痺痛考慮合並了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糖尿病極易侵犯血管和神經,出現肢端麻痺、感覺異常,如針刺感、蟻爬

  • 糖尿病謹防早期病變

    實驗證實,糖尿病的發生是與體內胰島素的缺乏和胰島素不能被利用有關。國外在對2型糖尿病的研究中發現,糖尿病患者在空腹血糖升高前8~12年胰島分泌胰島素的功能就開始

  • 糖尿病慢性並發症者的運動方案

    糖尿病慢性並發症現已成為造成糖尿病人致殘或過早死亡的主要原因。合並腦血管病變會造成肢體癱瘓、失語;眼底病變會帶來雙目失明;腎髒病變引起尿毒症,需要經常透析;糖尿

  • 糖尿病容易誘發骨折

    糖尿病和鈣的周轉是與高血糖增加了尿鈣的流失,導致骨骼強度減弱有關。此外,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也能改變了骨骼中軟組織的結構,從而進一步削弱了骨骼力量。 &

  • 糖尿病感冒如何治療

    感冒,俗稱“傷風”是人類最常見的一種傳染性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感冒是一種自限性疾病,一般5-7天即可痊愈,有上呼吸道症狀者病程約為2周

  • 血糖高出現兩種尿症狀

    糖尿病為何出現排尿困難?   很多2型糖尿病病人都沒有明顯的“三多一少”症狀,盡管患病多年,自己卻渾然不知,經常是因為其他症狀

  • 糖尿病並發症記事簿

    糖尿病性便秘   一位70多歲的老太太幾年來一直受便秘的困擾,經常3~4天才大便一次,應用通便藥如開塞露、石蠟油、甘油栓等,效果也不好。因排不出便,腹

  • 糖尿病伴腹瀉或便秘之飲食原則

    糖尿病性腹瀉臨床上常表現為頑固性間歇性無痛性腹瀉,夜間發作較白天發作多見,可與便秘交替出現,而大便檢查無特殊結果。它的發病機制可能與內髒神經功能嚴重失調、維生素

  • 糖尿病患者得警惕脂肪肝

    糖尿病對人類的危害,很重要的是可帶來其他一系列疾病。其中,很常見但也很容易被人們忽視的一種疾病就是糖尿病合並脂肪肝。國內有研究顯示,2型糖尿病人群中脂肪肝的患病

  • 糖尿病控制與合並症試驗

    糖尿病控制與合並症試驗(DiabetesControlandComplicationsTrial),英文簡稱糖尿病控制與合並症試驗(DiabetesContro

1791 篇文章  首頁 | 上一頁 |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下一頁 | 尾頁  20篇文章/頁  转到第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