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媽今年68歲,患糖尿病已經五六年了,剛開始身體還行,近兩年越來越差。她一直服用優降糖和降糖靈,沒有用過胰島素。
她的血糖現在是在18mmol/L至22.42mmol/L之間。這段時間自我感覺視力很差,腿也老是水腫。去醫院檢查後,主治醫生告訴她,根據目前的情況,如果服用優降糖3~6片/日,血糖仍持續較高,應該認為患者的胰島功能已比較差,口服降糖藥失效,需要改用胰島素治療。王大媽覺得會不會是吃的藥不對?不想使用胰島素,想找醫生換一種或兩種適合她的效果好、又經濟的口服降糖藥。醫生告訴王大媽,口服降糖藥這種說法本身就是不准確的,“口服降糖藥”應當叫做“口服協助胰島素降糖藥。多了協助兩字,概念就完全不同了。
傳統意義上,一般都會認為吃了“口服降壓藥”血壓就會降低,吃了“口服降脂藥”血脂就下降,吃了“口服抗生素”就會殺菌,這些藥都能直接發揮藥理作用。但是“口服降糖藥”不是“吃了就降糖”。大家需要了解一下它們的藥理作用:
噻唑脘二酮類(胰島素增敏劑,商品名:文迪雅、太羅、艾汀、卡斯平):使機體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改善2型糖尿病的胰島素抵抗,使有限的胰島素能發揮更大的降糖作用。如果沒有胰島素,機體細胞對胰島素再敏感血糖也降不下來。
二甲雙胍(商品名:格華止):主要作用是減少細胞內儲存的糖釋放到血裡,減少基礎血糖的輸出,減輕了基礎胰島素的負擔。如果沒有基礎胰島素,基礎血糖也不能控制。
α-糖苷酶抑制劑:抑制消化酶,使食物消化得慢,吸收得慢,降低餐後血糖高峰,但餐後血糖高峰再低也還需要餐後自身分泌的或注射的胰島素來降。
促胰島素分泌劑:包括磺脲類藥和格列奈類藥,都是刺激自身胰島素分泌的藥,當胰島β細胞衰竭後再刺激也分泌不出胰島素。
從以上各類藥物的藥理分析看,任何口服降糖藥都沒有直接的降糖作用,都是幫助自身分泌有限的胰島素或注射的胰島素發揮降糖作用。也可以說2型糖尿病胰島β細胞功能衰竭或1型糖尿病沒有胰島β細胞,用口服降糖藥都是無效的。2型糖尿病只有自身分泌胰島素還有一定能力的情況下口服降糖藥才能有效。
因此“口服降糖藥”概念和定義是不准確的,應叫做“口服協助胰島素降糖藥”。明白了“口服降糖藥”的降糖機制,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醫生要求王大媽使用胰島素了。
磺酰脲類口服降糖藥物的適應症及適用范圍
2型糖尿病病人每日僅需胰島素40U以下,在病人不願續用胰島素時可試用磺酰脲類藥物替代,劑量 |
|
口服降糖藥一定要按時吃
1清晨空腹時 胰島素增敏劑,如噻唑烷二酮類藥物羅格列酮、吡格列酮等,能增加組織細胞受體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