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了糖尿病及時的治療是很重要的,這很多人也都知道這種病的危害,很多糖尿病人在治療中有誤區,首先把自己病情的不斷進展誤認為是藥物用的不對,或者是藥物的副作用,有的甚至停止藥物治療,那麼,糖尿病藥物治療的三個陷阱是什麼?下面讓專家來解答一下。
誤區一血糖偏高一點,但是醫生還沒有確認我是糖尿病,所以不必服用降糖藥。
其實血糖偏高的同時,就是標志你的胰腺功能已經受損,就標志有身體微小血管壁、周圍神經等組織和器官產生損害,長期還可能導致動脈硬化、周圍神經病變等多種疾病。另外,血糖偏高還會對分泌胰島素的β細胞產生毒性,導致β細胞分泌胰島素的功能進一步衰退,減低胰島素分泌,血糖進一步升高,很快變成嚴重的糖尿病。所以,一旦發現血糖超過正常值,就應嚴格控制飲食,如血糖值仍不能恢復正常,就要積極進行“干預治療”,即服用糖苷酶抑制劑或胰島素增敏劑,以防止並發症的出現,延緩和阻止糖尿病的形成。干預治療一段時間後,應復查血糖,如果血糖水平恢復正常,則可停服降糖藥。
誤區二糖尿病如果沒有任何症狀,用不用藥都無所謂。
這種觀點是最可怕的,因為患了糖尿病以後,如果不能將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就會發生蛋白尿、冠心病、白內障、周圍神經病變等一系列並發症,導致心、腦、腎等主要器官受損。因此,積極服用降糖藥,將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是十分重要的。
誤區三使用降糖藥會上瘾,會損害肝腎功能,能不用盡量不用。
有的人認為,自己血糖雖然偏高,但自覺身體良好,吃得下、睡得著,而一旦吃了降糖藥就會上瘾,天天要吃藥,頓頓不離藥。我們可以肯定地說,服用降糖藥是不會上瘾的,至於吃得下、睡得著,並不是衡量健康的標准,有許多疾病就是在吃吃喝喝中產生的,糖尿病就是其中之一,而且越吃得下,血糖就越高。對糖尿病人來說,適當服用一些降糖藥,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就可以減少高血糖對胰島β細胞的毒性,防止胰島功能進一步衰退,甚至使胰島功能有所恢復,使糖尿病得以減輕。一旦胰島功能有所恢復,可在醫生指導下逐漸減少降糖藥的用量,直至完全停藥。有人認為“是藥三分毒”,生怕藥物會對肝腎功能產生不良影響。目前,通過國家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批准上市的降糖藥,其安全性、有效性均得到了充分肯定,因此,糖尿病病人可放心地安全使用。
溫馨提醒:降糖藥是有一定的副作用,但是相比起之下畢竟是利大於弊。其實這些正規的降糖藥都是經過臨床試驗之後,來給大家應用,即使有副作用也是發生率極低,相信科學、規范用藥是糖尿病人的明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