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應用胰島素,不僅可以糾正內源性胰島素的相對不足,使血糖及早控制達標,更重要的是可使自身胰島B細胞功能得到保護和修復,從而有效地減少或延緩各種糖尿病慢性並發症的發生。但是有些糖尿病患者對胰島素治療仍望而卻步,存在思想包袱。只有妥善解決這些問題,才能毫不猶豫地積極配合。
1 怕疼
從未注射過胰島素的患者,一看到又尖又細的針頭,就心裡發憷。但只要詢問一下注射過胰島素的病友,他們會告訴你就像蚊子叮一下。由於胰島素針比其他注射針纖細得多,所以一點兒都不疼。一般而言,胰島素腹部皮下注射,疼痛感最小,且吸收穩定和注射方便。
2 低血糖
低血糖的確很可怕,但這不能怪胰島素,責任很大程度上要歸到使用者這一方。比如說胰島素注射劑量過大,注射後沒及時進餐或吃得太少,運動量增加但沒及時加餐,等等。此外,糖尿病病人一定要學會識別和處理低血糖,平時身邊要常備一些含糖小食品或飲料,以備不時之需。
3 體重增加
不少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島素後,發現自己的體重有所增加,便把責任全算到胰島素頭上。但體重增加並不全是胰島素本身惹的禍。假如患者在應用胰島素的基礎上,合理控制膳食,加強體育鍛煉,使熱量攝入和消耗達到平衡,患者體重還會增加嗎?應用胰島素後的體重增加,一般可以通過聯合用藥(二甲雙胍、阿卡波糖等)、飲食控制、增加運動等方式來控制。
4 胰島素抗體
以前某些糖尿病患者在應用動物胰島素治療後,體內可產生胰島素抗體,使胰島素養活性下降而影響療效,並導致胰島素用量逐漸增加。究其根源,可能是由於動物胰島素與人胰島素不完全一樣,存在一定的免疫原性。解決的辦法是換用人胰島素。
5 脂肪墊
脂肪墊的形成,是由於長期在相同部位注射,胰島素刺激皮下脂肪增生而形成的。防范措施非常簡單,只需要患者有規律地更換注射部位即可。
6 水腫
胰島素治療的初期,多見於顏面部水腫。這種水腫大多並不嚴重,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一般會在數日內(最長不超過一個月)逐漸自行消退。其處理方法,主要是低鹽飲食,水腫嚴重者可酌情口服利尿劑(如安體舒通)。
7 局部淤斑
某些患者注射胰島素後,注射部位局部皮膚會出現淤斑。這些淤斑並不是由藥物或胰島索引起的,而是與注射時導致的毛細血管損傷有關。一般這種淤斑很快就能被吸收,不需要特殊處理。為了防止局部淤斑,可以在注射後立即按壓注射部位幾秒鐘。
8 屈光不正
開始用胰島素治療後,由於血糖迅速下降,引起眼晶狀體、玻璃體滲透壓改變,晶狀體內水分外溢致使屈光率下降,視物模糊。一般2~4周自愈。
9 胰島素過敏
可能與動物胰島素有關。由於人胰島素的雜質蛋白含量極低,故後者引起過敏反應可能性甚小。可改用高純度的人胰島素,並經常變換注射部位。
10 皮膚感染
糖尿病患者皮膚出現感染,可能是注射時不注意無菌操作,使得細菌更易於侵入機體。由此可見,控制血糖是預防感染的根本,只要注意皮膚衛生和注射過程的無菌操作,完全可以避免皮膚感染的發生。
11 胰島素外濫
當用胰島素筆注射完畢拔針時,針眼會有少量胰島素流出,導致胰島素注射劑量不准。正確方法是:注射時捏起皮膚,以45度角進針,若用量較大,可分次注射,量小可一次注入。推注射器時速度略微放慢,注射完畢等待1分鐘後再拔針,就不會出現胰島素外溢的現象。
12 活塞推進不暢
將針頭輕輕向後拉,如果還不行就拔出針頭換一個部位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