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的發生和發展,取決於胰島B細胞的分泌功能和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胰島B細胞分泌功能的下降,是糖尿病發生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當病人在診斷為2型糖尿病時,B細胞的功能實際上就已剩下不到50%了,隨著糖尿病病程的延長,B細胞功能會進一步下降。但我們常常不知道患者何時出現B細胞功能的下降,而診斷又通常太晚。
一旦診斷2型糖尿病,就應同時改善胰島B細胞的分泌功能和胰島素抵抗,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通過減少糖毒性及脂毒性,更多地保存B細胞功能。因為在糖尿病早期,高血糖的一部分原因是糖毒性和脂毒性對B細胞功能的暫時抑制,即“面具性”高血糖。如能快速改善糖脂代謝,B細胞功能會得以恢復。雖然在我們診斷2型糖尿病時,並不都是早期,但大部分患者通過改善糖脂代謝,仍可使B細胞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如何選擇治療方案?
現在的問題是,哪一種治療方案能快速改善糖脂代謝,並恢復B細胞功能呢?應該使用口服藥還是胰島素?怎樣根據病情的不同階段選擇具體的治療方案?
EASD/ADA2007年共識明確提示:當糖化血紅蛋白>7.0%,應盡早啟用基礎胰島素(如來得時)治療。這也可以解讀為:糖尿病早期或前期,首先采用的是生活方式干預,藥物首選二甲雙胍,必要時聯用噻唑烷二酮類、α-糖苷酶抑制劑或磺脲類促泌劑,至於具體選用哪類藥物,多大劑量,則因人而異,但通常口服藥不主張采用最大劑量。
當多種口服藥聯合應用而糖化血紅蛋白仍>7.0%,則提示效果不佳,應盡早啟用胰島素(如來得時)治療,現代理念則主張更早、更積極地起始胰島素治療。研究發現,早期應用胰島素可在周圍組織中改善糖脂代謝,如在肌肉組織中增加糖的攝取,減輕脂肪的分解,從而改善胰島素抵抗。在肝髒,胰島素可減少肝糖的輸出。更重要的是,應用胰島素後可令胰腺得到充分休息,減輕了胰腺的張力。同時,由於血糖水平的下降和控制良好,可以減輕葡萄糖毒性,起到改善內源性胰島素分泌的作用。因此,早期使用胰島素可以改善胰腺功能,保存B細胞,改善內源性胰島素分泌,為長期的血糖控制打下基礎,甚至可以延緩B細胞功能減退的進展。
如何選擇胰島素?
通常糖尿病患者胰島素的治療方案要求簡單、血糖波動小、劑量調節容易掌握、低血糖風險小,而甘精胰島素(來得時)由於其作用持續時間長達24小時,沒有明顯峰值,大大減少了低血糖的發生率。每天一次注射,血糖波幅小,治療簡單,劑量每3天調整1次,病人非常容易掌握,與中效胰島素比較,甘精胰島素作為基礎胰島素,是一種更理想的胰島素治療方案。
基礎胰島素治療的建議
1.當確診2型糖尿病後,首先進行飲食控制和運動治療,藥物首選二甲雙胍,必要時口服藥聯合應用,如血糖水平不達標,糖化血紅蛋白>7.0%,可考慮盡早加用基礎胰島素。
2.在使用基礎胰島素過程中,首先需要監測空腹血糖,並使空腹血糖達標。可根據空腹血糖水平,每3天調整一次劑量,每次調量2單位,空腹血糖目標為<5.6mmol/L,但如果<4.0mmol/L,則需要減少胰島素用量。
3.如空腹血糖達標後,餐後血糖仍然偏高,則可選擇加用口服藥,或者選用超短效胰島素,用藥量則根據餐後血糖結果調整。
4.在不發生或盡量避免發生低血糖的前提下,盡量使糖化血紅蛋白達標,一般控制目標值為<7.0%,理想控制目標值應<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