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糖尿病網 >> 糖尿病治療 >> 中醫治療 >> 糖尿病合並高血壓及其中成藥治療

糖尿病合並高血壓及其中成藥治療

  糖尿病合並高血壓病在臨床上十分常見。流行病學研究資料顯示:糖尿病合並高血壓對心血管的危害明顯增多。高血壓可使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風險提高近2倍,糖尿病也可使高血壓病患者的心血管風險增加2倍,所以,二者並存的心血管損害的淨效應是普通人群的4~8倍。因此,積極對糖尿病和高血壓進行干預,對於預防糖尿病大血管病變和微血管並發症,預防心血管事件發生,減少致死致殘率,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延長患者壽命,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中醫學文獻中,糖尿病被稱為“消渴病”,而高血壓表現為“眩暈”、“頭痛”等。糖尿病合並高血壓的病因與體質因素、飲食不節、情志失宜、高年勞倦、外感邪毒、藥石所傷等密切相關,發病與肝、腎、脾胃等髒腑功能失調有關。研究發現:素體肝旺,陰虛陽亢的糖尿病患者,容易合並高血壓病。飲食失宜,過嗜醇酒厚味,胃腸結熱,或內生濕熱痰火,可以傷陰耗氣;情志抑郁,五志化火,可以內生郁熱,導致肝火傷陰,或引發肝陽上亢;高年腎陰不足,或勞倦耗氣傷陰,水不涵木,可導致陰虛陽亢,高年久病,陰陽俱虛,更可導致虛陽浮越,血壓升高。糖尿病合並高血壓久病,絡脈瘀阻,在氣虛、陰虛甚至陰陽俱虛的基礎上,痰濕、濕熱、痰熱阻滯氣血,絡脈瘀結,則可發生心腦血管病、腎病、糖尿病足、視網膜病變等多種並發症。
  糖尿病合並高血壓的辨證治療,首先應重視分辨患者的體質狀況。觀察發現:糖尿病與高血壓並存的患者,多見於素體厥陰肝旺、陰虛肝旺和陽虛虛陽亢奮體質之人,也可見於素體少陽氣郁、郁熱或痰郁體質之人,還可見於陽明胃熱、少陰腎虛、太陰脾虛體質之人。不同體質之人,對不同致病因素的易感性不同,發病後臨床表現各有特點,進一步發展發生並發症的危險性也不同。所以,了解患者的體質狀況,往往是准確辨證的基礎。其次,應重視明確病變的髒腑定位。糖尿病與高血壓並存的患者,發病與肝、脾胃、心、腎等髒腑功能失調均有關系,但其中與肝的關系最為密切。臨床上應注意明確是以肝經自病為主,還是兼及脾胃、兼及心腎。應時刻重視“謹守病機”,必須緊緊抓住糖尿病與高血壓病的基本病機。再次,應重視明辨證候的標本虛實。糖尿病與高血壓病並存的患者,證候有虛有實,但臨床觀察發現,更多是虛實夾雜者。其中,標實證以肝陽上亢、肝火上炎、痰火上擾最為多見,肝氣郁結、血脈瘀滯、脾胃濕熱、胃腸結熱等證,也時有所見。其重症患者,甚至可表現為肝陽暴張、風火相煽、風痰擾動等急證。本虛證以腎陰虛、脾氣虛、肝脾腎氣陰兩虛最為多見,但也表現為腎陽虛、心腎陽虛,或陰陽俱虛者。高年久病,陰陽俱虛患者,虛陽浮越重症,甚至可表現為心腎元陽欲脫之危證。
  1.肝陽上亢證:臨床表現為頭暈目眩,頭脹頭痛,顏面潮紅,烘熱汗出,性急易怒,咽干口渴,心煩失眠,多夢,舌紅,舌苔薄黃,脈弦大而長。治當平肝潛陽,中成藥可用天麻鉤籐顆粒(《雜病證治新義》),每次6克,每日2次。陰虛陽亢,臨床表現為頭暈眼花,頭痛面赤,性急易怒,咽干口渴,五心煩熱,腰膝酸軟,失眠多夢,舌紅,舌苔薄黃或苔少,脈弦細者,治當滋陰潛陽,中成藥可用杞菊地黃丸(濃縮水丸),每次6克,每日2次,配合磁朱丸6克,每日2次。若兼氣陰兩虛,臨床表現為頭暈頭痛,咽干口燥,倦怠乏力,氣短懶言,五心煩熱,心悸失眠,溲赤便秘,舌紅少津,苔薄或華剝,脈細數無力,或沉細者,治當益氣養陰,平肝潛陽,中成藥可配合玉泉丸,每次6克,每日2次;或用尊仁糖寧膠囊,每次5粒,每日3次。
  2.肝火上炎證:臨床表現為頭暈頭痛,咽干口苦,面紅目赤,心煩失眠,性急易怒,心胸煩悶,胸脅脹痛,小便黃赤,大便偏干,舌紅,舌苔薄黃,脈弦數。治當清肝洩火,中成藥可用新方龍膽瀉肝丸(《醫方集解》),每次6克,每日2次,或牛黃降壓丸,每次6克,每日2次。肝經郁熱初期,氣郁證突出,臨床表現為頭暈,咽干,口苦,心煩抑郁,胸脅苦滿,善太息,嗳氣,舌苔薄白有沫,脈弦者,治當疏肝解郁,可配逍遙丸(《太平聖惠合劑局方》),每次6克,每日2次。肝胃郁熱,或肝火盛兼胃腸結熱,臨床表現為頭暈頭痛,咽干,口苦,心煩抑郁,胸脅苦滿,消谷善饑,大便干結,渴喜冷飲,口干口臭,畏熱喜涼,小便黃赤,舌紅苔黃厚起沫,脈弦滑數者,治當解郁洩熱、涼肝清胃,可配合功勞去火片5片,每日2次。
  3.痰火上擾證:臨床表現為頭暈頭痛,形體肥胖,心胸煩悶,失眠多夢,頭暈,肢體困重,舌紅,舌苔黃膩,脈弦滑數。治當清熱化痰,中成藥可用小柴胡湯顆粒(《傷寒論》),每次6克,每日2次,配合牛黃清心丸,每次6克,每日2次。兼脾胃濕熱,臨床表現為頭暈頭痛,口苦,口膩,胸脘腹脹,或食後飽滿,頭身困重,腰腿酸困,四肢倦怠,小便黃赤,大便不爽,婦女帶下量多,色黃有味,舌紅苔黃膩,脈滑數者,治當清熱祛濕、健脾調中,可配合加味逍遙丸,每次6克,每日2次;四妙丸,每次6克,每日2次。兼血脈瘀阻,臨床表現為心胸煩悶不舒,胸悶胸痛,痛徹肩背,失眠多夢,頭暈,肢體困重,舌暗紅,舌苔黃膩,脈滑數者,治當清熱化痰、寬胸理氣、活血化瘀,可配合復方丹參片,每次5片,每日2次。
  4.風陽暴張證:臨床表現為頭暈目眩,頭痛頭脹,面紅目赤,口干口臭,或惡心欲吐,胸脘痞悶,神昏痙厥,肢體抽動,舌紅苔黃,脈弦大而長,或脈弦滑。治當平肝清熱、熄風潛陽,中成藥可送服安宮牛黃丸或安腦丸1丸,急救鼻飼。大便干者,配合新清寧片,每次5片,每日1~2次。高熱神昏痙厥,肢體抽動者,治當熄風解痙、清心開竅,中成藥可用紫雪散,鼻飼或灌服。
  5.風痰上擾證:臨床表現為頭暈目眩,視物旋轉,如坐舟船,頭痛頭脹,頭沉頭重,或惡心欲吐,胸脘痞悶,舌苔膩,脈弦滑。治當平肝潛陽、熄風化痰,中成藥可用眩暈寧沖劑,每次6克,每日2次,送服至寶丹1丸。若肝風挾痰火內擾,臨床表現為頭暈目眩,頭痛頭脹,面紅目赤,或惡心欲吐,胸脘痞悶,舌質紅,舌苔黃膩,脈弦滑者,治法當熄風清熱化痰,中成藥可配合牛黃清心丸,每次6克,每日2次。痰瘀血痺阻,臨床表現為頭暈目眩,頭痛頭沉,或惡心欲吐,胸脘痞悶,肢體癱軟,舌質紫暗苔膩,脈弦滑者,治當熄風化痰、活血通絡,中成藥可配合偏癱復原丸,每次6克,每日2次。也可結合針灸按摩療法。
  6.陰陽俱虛證:臨床表現為頭暈頭痛,顏面虛浮,或顴紅如妝,神疲倦怠,或躁擾不寧,心悸失眠,咽干口燥,腰膝酸冷,汗出肢冷,或手足心熱而手足背寒,大便不調,時干時稀,小便清長,夜尿頻多,或尿少浮腫,舌苔胖大,舌淡苔黃或舌紅苔水滑,脈沉細無力,或脈浮大按之不實。治當滋陰助陽、鎮攝浮陽,中成藥可用腎氣丸(《金匮要略》)6克,每日2次,配合磁朱丸(《千金要方》),每次6克,每日2次。久病及腎,陰損及陽,陰陽兩虛,臨床表現為性欲淡漠,男子陽痿、腰膝酸冷、夜尿頻多者,治當補腎助陽,方藥可配合五子衍宗丸,每次6克,每日2次,或右歸丸(《景岳全書》),每次6克,每日2次。同時也可配合外治法包括中藥外敷、足浴療法等。吳茱萸、川芎粉外敷神阙,吳茱萸、川芎、牛膝外敷足部,蔓荊子、吳茱萸、菊花等制成藥墊外貼足心湧泉穴,對高血壓均有一定治療作用。
  當然,對於糖尿病合並高血壓患者,基礎治療同樣重要。一般認為:行為和生活方式干預是糖尿病、高血壓病治療的基礎和有效措施。當血壓處於130~139/80~89毫米汞柱時,一般主張采取生活方式干預,至少3個月。一般3個月無效者才開始藥物治療。飲食治療,應注意優化飲食結構,多吃水果和蔬菜,減少脂肪攝入,清淡為宜。應注意限鹽,嚴格限制鈉鹽,每日食鹽攝入應小於6克。節制飲酒,對於嗜酒者,指導節制飲酒,要求男性每日酒精攝入量應該少於20~30克,女性少於10~20克。戒煙,針對吸煙患者,開展健康宣教,必要時藥物戒煙。而增加運動和減肥是治療糖尿病合並高血壓的前提,對於體重超過標准體重10%以上的患者指導減肥,一般要求至少減5千克。具體措施除強調飲食治療外,應加強體育活動,如快步行走或游泳等,每周5次,每次30分鐘。同時,應注意緩解心理壓力,避免情緒波動,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心態。保持充足睡眠,努力做到起居有節。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