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在中醫的病名中即消渴病,消渴是以多飲、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病症。
中醫認為消渴的病因多有禀賦不足、飲食失節、情志失調、勞欲過度等。其病機主要在於陰津虧損,燥熱偏盛。其病變的髒腑主要在肺、胃、腎,尤以腎為關鍵。本病的病歷因素主要是虛火、濁瘀。病理性質為本虛標實。而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兩者互為因果。
消渴病雖有在肺、胃、腎的不同,但常常互相影響。如肺燥津傷,津液失於敷布,則脾胃不得濡養,腎精不得滋助;脾胃燥熱偏盛,上可灼傷肺津,下可耗傷腎陰;腎陰不足則陰虛火旺,亦可上灼肺胃,終致肺燥胃熱腎虛,故“三多”之症常可相互並見。
消渴病日久,則易發生以下兩種病變;一是陰損及陽,陰陽俱虛,其中以腎陽虛及脾陽虛較為多見。嚴重者可因陰液極度耗損,虛陽浮越,而見煩躁、頭痛、嘔惡、呼吸深快等症,甚則出現昏迷、肢厥、脈細欲絕等陽亡危象。二是病久入絡,血脈瘀滯。血瘀是消渴病的重要病機之一,且消渴病多種並發症的發生也與血瘀密切有關。
在辨證上首先分清三消的髒腑部位。多飲症狀較為突出者為上消,以肺燥津傷為主;多食症狀較為突出者為中消,以胃熱熾盛為主;多尿症狀較突出者為下消,以腎虛為主。其次辨標本。本病以陰虛為主,燥熱為標,兩者互為因果。一般初病多以燥熱為主,病程較長者則陰虛與燥熱互見,日久則以陰虛為主,進而由於陰損及陽,導致陰陽俱虛。
消渴病的基本病機是陰虛為本,燥熱為標,故清熱潤燥、養陰生津為本病的治療大法。由於本病常發生血脈瘀滯及陰損及陽的病變,以及以並發癰疽、眼疾、勞嗽等症,故還應針對具體病情,及時合理地選用活血化瘀、清熱解毒、健脾益氣、滋補腎陰、溫補腎陽等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