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全世界糖尿病人數以每10年增長1倍的速度增加,且幾乎都在亞太地區。而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人們對糖尿病有一些根深蒂固的誤解。
誤區一:糖尿病是一種老年性疾病
據美國糖尿病統計機構的數據顯示,2005年,全美共有2080萬糖尿病患者,其中60歲以下的糖尿病患者發病率為9.6%,而60歲以上人群的發病率為20.9%,可見糖尿病並不是一種老年性疾病。
糖尿病分為1型和2型。1型糖尿病屬於自身免疫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與肥胖、不良飲食習慣和遺傳因素等密切相關。與後者相比,1型糖尿病往往發病年齡更輕,病情更嚴重。絕大部分1型糖尿病患者都是青少年時期就已經發病,並且1型糖尿病患者一開始多飲多尿及消瘦的症狀就很嚴重。口服降糖藥無法良好控制血糖,需早期用胰島素治療。所以,即便是青少年,也要警惕兩種發病原因和表現不盡相同的糖尿病,做到及早預防和及時診斷。
誤區二:少吃或者不吃澱粉、甜食,就能控制血糖
常有糖尿病患者抱怨,自己已經吃得很少,血糖值還是居高不下。其實,不要以為吃得很少,血糖就能自動降下來。因為人的身體有自然保護作用,長時間攝取不到能提供足夠糖分的食物,就會啟動其他升糖激素,促進肝醣(肝糖原)分解,如此血糖也不會降低。相反,饑餓之後的暴飲暴食還會造成血糖突然升高,給身體帶來更大危害。
正確的做法是要均衡飲食,“固定時間吃,吃固定的量”。此外還要注意食物的“質”,更能事半功倍。例如攝取蛋白質時,從飽和植物性蛋白質如豆腐、豆干選起,接著可以選擇魚類、雞肉。如果吃一般紅肉(豬、牛、羊等),則要注意選擇油脂少的部分。攝取主食時盡量避免精致加工的,改選全麥類等富含天然維生素、礦物質及纖維,對血糖穩定有幫助的食物。
誤區三:無症狀,就可以不治
糖尿病患者最有可能出現的典型表現包括“三多一少”:多飲,多尿,多食,體重減輕。但也可能完全沒有症狀,只能通過體檢才能發現血糖異常。對於這類患者,雖然臨床上沒有明顯症狀,但仍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制定合理方案,進行血糖控制。令人遺憾的是,對這種不明顯症狀的忽視,導致出現糖尿病慢性並發症,是當前糖尿病患者死亡和致殘的主要原因。
誤區四:打胰島素會有依賴
對於1型糖尿病,和中晚期口服降糖藥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要注射胰島素將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圍,以預防或延緩並發症發生。但很多患者特別是2型糖尿病患者認為胰島素是“激素”,打了以後就要一直打下去,會產生“依賴”,因此對胰島素有恐懼感,寧願吃四五種降糖藥也不願打胰島素。結果,不僅血糖控制不好,肝髒和腎髒因不恰當的降糖藥物使用而受損,這時候再打胰島素,對自身髒器的保護作用已大大減少,胰島素也不能在短期內撤除,更容易產生胰島素會上瘾的誤解。
在實際診療中,醫生會建議1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島素治療;對2型糖尿病患者,首先會對其胰島功能進行評估,如果胰島功能確實已經衰竭或是有了衰竭的趨勢,則會建議進行胰島素治療。胰島素是目前為止治療糖尿病最理想的藥物,也是最安全的治療方式,只要掌握好劑量,就可以控制好病情。
糖尿病降糖過於嚴格恐增加死亡率
糖尿病是終身疾病,在與高血糖抗爭的漫長過程中,任何一個糖尿病病人都希望能夠快速控制血糖。但 |
|
“糖尿病足”應該早診早治
糖尿病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並發症。糖尿病帶來的危害,幾乎都來自那些並發症。全國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