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是糖尿病患者治療過程中的一件大事,糖友吃得好吃得巧有助於穩定糖尿病,吃得不對很容易導致並發症的出現。但是很多糖友對“怎麼吃”也存在的一定的誤解,因此常掉入糖尿病誤區中,糖友究竟該怎麼吃?哪些“吃法”是錯誤的?下面讓小編為你解答。
糖友別在“吃”上跌跟頭
1、用不吃主食來控制血糖
有些病人認為,在糖尿病的治療中,重要的是飲食治療,而飲食治療是以控制主食攝入量來達到控制血糖升高的目的。這種想法不完全正確。因為葡萄糖是體內能量的主要來源。若不吃主食或進食過少,葡萄糖來源缺乏,身體必然要動用脂肪、蛋白質分解來產生身體所需的能量,由於脂肪酸產生過多,常伴有酮體生成,經腎髒排洩可出現酮尿。因此,一般成人糖尿病患者,每日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控制占總能量的50%-60%,每日碳水化合物的進量不宜低於150克,也就是主食不少於200克,否則容易出現酮尿,導致代謝紊亂。
此外,不吃主食也可以出現高血糖。由於體內需要熱量,在饑餓的狀態下,需消耗蛋白質、脂肪,使之轉化為葡萄糖,以補充血糖的不足。長此下去,病人可出現形體消瘦,抵抗力減弱,很容易出現各種並發症。
2、吃零食充饑較隨意
有不少市民三餐控制飲食比較理想,但由於饑餓或其他原因養成了吃零食的習慣。他們不敢吃餅干、水果,但認為花生、瓜子等食品不含糖,吃點沒關系。事實上瓜子、花生雖然含糖量低,但含脂肪高,脂肪在體內可轉變成糖,熱量並不低。
3、甜食、水果含糖高,一點不沾
糖尿病應忌食含蔗糖、葡萄糖等食物,蛋白糖、阿巴斯甜、木糖醇、糖精等甜味改進劑可改進食品的口味,比較適合於糖尿病患者。水果的甜度由果糖來決定,而果糖代謝不依賴胰島素。餐後血糖小於10mmol/L時,可食用水果。如果病人平素就喜食水果,並且病情也比較穩定,可吃少量水果,但必須減少主食的量。一般方法是,每天吃4兩水果,如梨、蘋果、桃等,可減主食25克。含糖高的水果盡量不要吃,以免加重胰島細胞的負擔。選吃新鮮水果,不吃含糖分高的水果罐頭。盡量少喝或不喝果汁,因為果汁對血糖波動較大。
糖友如何選擇合適的主食?
所謂“血糖生成指數”是指含有50克碳水化合物的某種食物相對於等量的葡萄糖而言升高餐後血糖的能力。通常把葡萄糖的血糖生成指數定為100,血糖生成指數大於70的食物稱為高血糖生成指數食物,血糖生成指數小於55的稱為低血糖生成指數食物。一般說來,要多選擇血糖生成指數低的主食,如荞麥、燕麥、玉米等,它們進入胃腸後停留時間較長,餐後血糖峰值也較低;要少選擇血糖生成指數高的主食,如饅頭、面條、白米飯,它們消化吸收快,餐後血糖峰值也高。
在生活中也不能只重視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質量,而忽略食物中的脂肪對身體的影響,如果是低血糖生成指數的高脂肪食物,過量進食,同樣會嚴重影響體重及心血管健康。另外,血糖生成指數高的食物經過一定的烹饪後,血糖生成指數可能降低,但也不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如饅頭經油炸後血糖生成指數降低,但是脂肪含量增加,總的來說對糖尿病的控制不利。
如何制作低“血糖生成指數”食物呢?
1、“粗”糧不要細做
從食物血糖生成指數的概念出發,控制糧食碾磨的精細程度非常關鍵。以面包為例,白面包食物血糖生成指數為70,但摻入75%—80%大麥粒的面包為34,所以,提倡用粗制粉或帶碎谷粒制成的面包代替精白面包。
2、食物別切太小
在廚房要“懶”點,蔬菜能不切就不切,豆類能整粒吃就不要磨。蔬菜也是一樣,一般薯類、蔬菜等不要切得太小或成泥狀。寧願多嚼幾下,腸道多運動,對血糖控制有利。
3、多吃膳食纖維
可溶性膳食纖維有許多種,日常可直接買到的有魔芋。另外,多選用天然膳食纖維豐富的蔬菜,如芹菜、竹筍等。木耳、菇類也是較適宜的食物。
4、增加主食中蛋白質
一般的小麥面條食物血糖生成指數為81.6,強化蛋白質的意大利細面條食物血糖生成指數為37,加雞蛋的小麥扁面條為55。典型的意大利通心粉用含蛋白質高的硬粒小麥顆粒粉制成,食物血糖生成指數僅46。餃子是北方常用食物,蛋白質、纖維都高,也是低食物血糖生成指數食品。
5、急火煮,少加水
食物的軟硬、生烹、稀稠、顆粒大小對食物血糖生成指數都有影響。因此,除非營養治療的特殊需要外,谷類煮熟必須經過長時間高溫。加工時間越長,溫度越高,水分多,糊化就越好,食物血糖生成指數也越高,越不利於血糖的控制。
6、吃點醋
食物經發酵後產生酸性物質,可使整個膳食的食物血糖生成指數降低。在副食中加醋或檸檬汁是簡便易行的方法。
7、高低搭配
一般而言,食物血糖生成指數大於70為高血糖指數生成食物,它們進入胃腸後消化快,吸收率高,迅速吸收進入血液,血糖峰值高,但下降速度也快;食物血糖生成指數小於55為低血糖生成指數食物,它們在胃腸中停留時間長,吸收效率低,吸收進入血液後峰值低,下降速度較慢,引起餐後血糖反應較小。
滴酒不沾為何也會得糖尿病?
過量攝取含酒精成分的飲料——葡萄酒、啤酒或烈酒,對人體健康有害,已 |
|
糖尿病喝水壞習慣有哪些?
“你會喝水嗎?”——這件每天都在做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