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糖尿病有4個要點
對糖尿病無知:多懂點兒
專家指出,不少人認為多飲、多食、多尿、消瘦才是糖尿病的表現,並以此來判斷自己是否得了糖尿病,其實不然。以“三多一少”症狀判斷有無糖尿病是對糖尿病認識的一個典型誤區。
事實上,90%的糖尿病患者早期缺少這些症狀,而僅表現出疲勞、乏力,或出現視物模糊、傷口久治不愈等非典型症狀。因為糖尿病發病初期不會出現明顯的身體異常,而當出現“三多一少”症狀的時候,其病情已相當嚴重。因此,無論年輕人還是老年人,每年至少應去正規醫院進行一次血糖檢測,這是目前判定糖尿病最准確的途徑。
日常聽聽糖尿病知識講座可受益,講座有利於幫助病人堅持科學治病,目前市場上有許多虛假廣告,說某某藥物可根治糖尿病,某種儀器可以不服藥物而治好糖尿病。知識講座可以使病人客觀認清市面上的保健產品,合理用藥,控制血糖。
熱量攝取過多:少吃點兒
傳統上,對糖尿病患者來說,米飯不能吃飽,水果不能吃多,甜品基本不碰。
不宜吃各種糖、蜜餞、水果罐頭、汽水、果汁、果醬、冰淇淋、甜餅干、甜面包及糖制糕點等,因為這些食品含糖很高,食用易出現高血糖;
不宜吃含高膽固醇的食物及動物脂肪,如動物的腦、肝、心、肺、腰、蛋黃、肥肉、黃油、豬牛羊油等,這些食物易使血脂升高,易發生動脈粥樣硬化;
不宜飲酒,酒精能使血糖發生波動,空腹大量飲酒時,可發生嚴重的低血糖,而且醉酒往往能掩蓋低血糖的表現,不易發現,非常危險。
體力活動減少:勤動點兒
要經常保持一定的運動量。控制飲食,再加上增強鍛煉,體重就不至於過胖。我們已經知道,肥胖是造成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不肥胖,得糖尿病的機會就會減少。英國有一句諺語說:“腰帶越長壽命越短”,所以控制體重是很重要的。放松一點。這是指心理調節方面的問題。好的心態對糖尿病的預防也是有其積極作用的。因為各種心理不平衡會進一步加強胰島素抵抗,促使糖尿病的發生。有這種情況,也許你原來還將再過幾年才會得糖尿病,只因為一次大的精神刺激,很長時間愁眉不展,可能很快就得糖尿病了。
心理應激增多:放松點兒
雖然病患者利用均衡食譜、運動及藥物,維持中血糖水平在一定水平,但精神緊張會間接增加血糖。因此若要血糖回復正常水平,患者除了飲食、運動、藥物控制,消除精神緊張,保持情緒寧和更需謹記於心。最新科學證實,當人們處於緊張、焦慮、恐懼或受驚嚇等情緒時,交感神經興奮,直接對胰島素分泌產生抑制;交感神經還會加快腎上腺素分泌的速度,間接抑制胰島素分泌。研究人員提醒人們,放松心情可間接增加胰島素的分泌,對於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有好處。
七招預防糖尿病很有效
第1招:吃飯先吃菜
吃飯前先來一道醋汁拌蔬菜。阿裡森納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2型糖友或糖尿病前期的人在吃碳水化合物之前,喝兩勺醋,餐後血糖升幅會低些。這是因為,醋能減緩澱粉酶分泌,放慢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速度。
第2招:每周運動4小時
芬蘭一項調查發現,運動能激發胰島細胞的活性。每周運動4小時,或每天運動35分鐘的人,即使體重沒有變化,其患糖尿病的風險也會下降80%。
第3招:做個“谷物達人”
小米、燕麥等都是極佳的全谷物食物,但成品全谷物食品你未必都認得出來。購買時應仔細看標簽,如果不是標明“全麥、全小麥”等字樣,說明含有其他成分。還要注意配方表,找出“隱形糖”,如玉米糖漿、果糖等。
第4招:每天一杯茶
茶、咖啡等飲品含咖啡因,它能提高新陳代謝,還有助於機體抗氧化能力,幫助細胞吸收糖分。
第5招:少吃快餐
明尼蘇達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在15年間,訪問了3000名18—30歲的人,發現每周吃快餐超過2次的人,體重至少長了6公斤。
第6招:減輕壓力
在壓力狀態下,身體會啟動自我保護機制,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胃口也大開,血糖升高。清晨起床後做一會兒瑜伽、冥想,散會兒步,能為這一天營造好心情。接電話、開車、照顧孩子前,做3次緩慢的深呼吸,有助於放松身心。
第7招:睡夠覺
耶魯大學訪問了1709名男性,發現每晚睡不夠6小時的人,血糖控制得最差。睡夠8小時,則風險減半。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