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糖尿病網 >> 糖尿病護理 >> 生活起居 >> “三心兩意”降血糖

“三心兩意”降血糖

  糖尿病,中醫稱為消渴症,是一種以糖代謝紊亂為主的、影響人類健康、勞動力和壽命的慢性疾病。典型的臨床表現是多飲、多尿、多食和體重減輕等的“三多一少”症狀,嚴重時可發生酮症酸中毒,還並發神經、腎、眼、心腦血管等慢性病變,甚至危及生命。     現代稱為富貴病,專家推測,我國現有糖尿病患者達4000多萬人,每年消耗醫療費逾1200億元,到目前為止,與癌症一樣,未有特效藥可根治,成為世界醫學四大疑難症之一。為此,糖尿病患者應勇於面對,從“三心兩意”中入手,控制血糖的升高,還是行之有效的。   “三心兩意”降血糖     三心:是指耐心控制飲食、恆心鍛煉身體、細心選用藥物。     這就是“一顆紅心三種准備”呵,這就是控制血糖的三大基本降糖措施,缺一都不行。     一、耐心控制飲食。我國唐代孫思邈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糖尿病應重視飲食的先驅,他在《備急千金要方》中指出:“消渴病人其所慎者有三,一飲酒,二房事,三鹹食及面。能慎此者,雖不服藥而自可無他;不知此者,縱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可見,控制飲食的重要。選用適當的食物,進行飲食調理,是治療糖尿病的基礎與關鍵。     可減輕胰島素的負擔,使其恢復功能,增加分泌能力,調整各項代謝,保證營養,防止肥胖,預防各種並發症。糖尿病患者要學會正確計算第日攝入的總熱量,使總熱量與各種營養成分滿足身體生理需要,盡量減少糖的攝入量,做到飲食應定時定量,並按“一二三四五”安排:一斤(500克)蔬菜、二兩(100克)豆類、三兩肉蛋魚(150克)、四錢(20克)油、五兩(250克)主食、另加一袋奶。     二、恆心鍛煉身體。唐代醫學家孫思邈在《保生銘》中指出:“人若勞於形,百病不能成”。經常運動鍛煉,能夠加速血液循環,促進各類營養素的利用,增強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提高機體的免疫力。     只有恆心地進行體育鍛煉,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的升高。適宜糖尿病的運動有散步、慢跑、上下樓梯、寫字、打太極拳、登山、跳繩、游泳等,最好是每餐後30分鐘後開始,這段時間血糖最高,運動可消耗部分血糖,使血糖趨向正常值。每次堅持20分鐘,以身體力行、心律正常為標准,不要過於激烈運動以免出現低血糖,還要注意科學安排,勞逸結合,持之以恆。     三、細心選用藥物。糖尿病這個慢性病,是一個頑症,現在還沒有特效藥能夠徹底根治,只能用藥物來降降血糖、穩定病程而已。然而現在的降血糖藥很多,效果也因人而異,要細心選用適宜自己病況的降血糖藥。     肥胖2型的糖尿病患者首選雙胍類藥物二甲雙胍、α葡萄糖酐酶抑制劑類藥物拜糖蘋和胰島素敏感性增強劑類藥物羅格列酮;非肥胖2型糖尿病應選擇促進胰島素敏感性增強劑類的諾和龍、磺脲類藥物格列美脲、糖適平等;而1型糖尿病患者及2型糖尿病用藥等措施後仍居高不下者,一定要采用注射胰島素治療。用藥可選用單類降糖藥,也可兩類藥合用,效果會更好些的,但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不可亂用。     兩意:是指注意檢測血糖、注意調整心態。     一、注意監測血糖。血糖是糖尿病的標志,是糖尿病的睛雨表,其高低的變化直接地影響到糖尿病的穩定。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便攜式血糖檢測儀質量和價格已經逐步被社會大眾所接受,在家自己檢測血糖已不是夢了。能夠隨時根據檢測到的血糖高低來調整自己的飲食、運動及藥物,做到心中有數。     還能為將檢測到的數據記錄起來,建立一個病情監測檔案,以後去醫院就診時可以提供給醫生,讓醫生為你找出血糖變化規律,從中確定新的用藥並指導你如何控制病情,以免走彎路。     這還不夠,還要每三個月到醫院測定糖化血紅蛋白,糖化血紅蛋白(HBA1)是血中葡萄糖和紅細胞的血紅蛋白相結合的產物,其測定可反映糖尿病患者較長時間內(4-8周)血糖的平均總的水平,能隨時反映糖尿病慢性並發症的進展狀態。血糖的控制標准為:空腹血糖在4.4-6.1mmol/L,非空腹血糖在4.4-8.0mmol/L,糖化血紅蛋白在3.9-4.4mmol/L。     二、注意調整心態。糖尿病患者在情緒緊張時就會出現血糖上升,不利於病情的控制。一些不良的刺激,出現憤怒、抑郁、失望、悲傷、苦悶、無助、焦慮等情緒反應,會使血糖升高,導致病程加重,形成惡性循環,不利於病情的控制。患者應注意自我調節情緒,進行自我松馳訓練,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放松全身肌肉,擺脫緊張狀態,保持情緒穩定,增強自信心,穩定血糖的變化。這樣,才能保證糖尿病的穩定控制,戰勝這個頑固的病魔。  
熱門圖文
炎炎夏日 提醒糖尿病患者關注自身健康

眾所周知,糖尿病患者對飲食、生活都有比較嚴苛的要求。尤其是在最難熬的夏季,糖尿病患者更要時

糖尿病患兒的家屬應該做什麼

現在患上糖尿病的人是很廣泛的,很多人也都擔心患上糖尿病這種病,所以積極的治療對患者的身體是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