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因人體胰島功能衰退而引發糖、蛋白質、脂肪及水等代謝紊亂的綜合征。診斷和治療需參照三個指標:空腹血糖、餐後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指至少8 小時未進食熱量後的靜脈血漿葡萄糖水平;餐後兩小時血糖則指用餐後兩小時檢定的血糖值;糖化血紅蛋白則反映個人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況。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重視餐後血糖檢測與控制,而對空腹血糖關注較少。其實這樣的觀念對於患者血糖控制存在一定的風險。上海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曲伸教授指出,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目標,應該追求達到糖化血紅蛋白低於7%,空腹及餐前血糖應該控制在6.1 mmol/L以下。糖尿病患者在無低血糖的前提下,血糖越接近正常,糖尿病並發症越少,空腹血糖管理不僅對於整體血糖水平至關重要,也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決定因素。由於空腹血糖是全天血糖的基礎,餐後血糖依附於空腹血糖。空腹血糖主要來源於肝糖原輸出,而餐後血糖則受多種因素影響。因此,首先控制空腹比控制餐後更簡單、更安全、更靈活,也是個體化治療的基礎。研究發現,經過治療後空腹血糖下降,大部分患者餐後血糖也能隨之降至目標范圍。
此外,美國臨床內分泌醫師協會指南將基礎胰島素作為糖尿病聯合藥物治療的起始推薦,並建議對於胰島素治療方案的血糖管理應遵循“先空腹再餐後”的順序:起始使用基礎胰島素對空腹血糖進行管理,通過調整基礎胰島素劑量幫助患者空腹血糖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