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多個權威的糖尿病指南均強調,在胰島素治療中應“先控制空腹血糖,在空腹血糖控制達標後如果糖化血紅蛋白仍未達標時再控制餐後血糖”,即先用基礎胰島素控制空腹血糖並力圖使空腹血糖達標,通過檢測糖化血紅蛋白來評價基礎胰島素治療的效果,如果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達標了(一般為7%),就可以保持目前的治療方案不變。 如果空腹血糖已經控制很好但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仍未達標,可以開始監測餐後血糖並采取針對性的控制餐後血糖的控制措施。
由於糖尿病患者普遍對空腹血糖知之甚少,就此本報邀請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紀立農教授,與讀者共同剖析空腹血糖在控糖方面的價值,探討破解糖尿病患者控糖之道。
問題1:空腹血糖指標有什麼意義?
紀立農教授:近20年來,英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等大型臨床試驗的結果已經證實,嚴格血糖控制可以顯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並發症的發生與進展,這使得血糖達標治療成為一種共識。也就是說,控制糖尿病的一項重要指標就是控制好血糖指標。國際上多個權威指南均明確了以“空腹血糖、餐後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作為血糖控制指標。其中,控制好空腹血糖是血糖控制的第一步。
2010年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就提出,當血糖水平很高時空腹血糖水平是首先要關注的,接受胰島素治療有低血糖風險者(老年人,血糖控制較好者)也應測定餐前血糖。
問題2:空腹血糖的控糖價值是怎樣的?
紀立農教授:糖尿病患者的餐後血糖是由基礎血糖和與進餐相關的餐後血糖共同組成的,平常監測的餐後血糖值已經包含了基礎血糖在內,而持續的空腹高血糖會導致餐後血糖居高不下。空腹血糖是全天血糖的基礎。空腹血糖主要來源於肝糖原輸出,而餐後血糖受比如飲食、餐時胰島素分泌、外周抵抗、餐後運動等多種因素影響,控制空腹血糖比控制餐後血糖更簡單、更容易達標。
問題3:合理的空腹血糖目標是多少?
紀立農教授:控制血糖是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基本策略,設立一個科學、合理的血糖目標對於血糖控制尤為重要。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首先必須明確血糖控制的目標。
2013年版《AACE糖尿病診療路徑》明確提出,血糖控制目標包括由患者自我監測確定的空腹及餐後血糖水平。同時,提出了更加嚴格更加明確的空腹血糖控制目標:空腹或餐前血糖<6.1mmol/L,且無低血糖發生。此外,該指南中還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和個體化治療的理念,其中特別強調,糖化血紅蛋白和空腹血糖目標均應基於年齡、共病、糖尿病病程、低血糖風險、患者積極性、依從性、預期壽命等因素而進行個體化調整。
空腹血糖正常化是血糖正常化的基礎,目標設定是否合理,直接影響著患者血糖控制的質量。許多臨床研究顯示,反映血糖平均水平的糖化血紅蛋白與糖尿病慢性並發症發生風險正相關,而空腹血糖正常化是糖化血紅蛋白達標的基礎。事實上,更嚴格的空腹血糖控制有利於可以減少和延緩糖尿病並發症的發生。
問題4:如何達到空腹血糖6.1的目標?
紀立農教授:對於需要胰島素治療的患者而言,基礎胰島素治療是控制空腹血糖安全有效的方法。在糖尿病的治療中,糖尿病指南也特別強調了胰島素治療中血糖管理應遵循“先空腹再餐後”的步驟,即“先用基礎胰島素控制空腹”,對基礎胰島素劑量調整後,看是否能夠做到空腹/餐前血糖達標並且推動整體糖化血紅蛋白的達標,如果不達標再進行餐後血糖的管理,即“再餐後”。
值得注意的是,開始胰島素治療後應該繼續堅持生活方式干預,並加強生活的自我管理,患者應該積極主動進行自我血糖監測,以便於胰島素劑量調整和預防低血糖的發生,也應該注意飲食及日常的合理運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