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糖尿病網 >> 糖尿病護理 >> 糖尿病血糖監測 >> 中醫控糖 重在調脾胃

中醫控糖 重在調脾胃

  西醫治療糖尿病有一套完整的體系,其實中醫治糖尿病也頗有成效。北京中醫藥大學王玉英教授在臨床實踐中接診了大量糖尿病患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她的心得是:調脾胃是核心,在此基礎上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活血、疏肝或補腎等,往往能取得很好的療效。

  “西醫認為糖尿病是胰腺分泌出了問題,在中醫理論中,沒有胰腺這個髒器,而是把胰腺的功能歸到脾胃中去了。脾主運化,就是負責全身代謝的,包括糖的代謝。因此,在中醫看來,糖尿病主要是脾胃出了問題。”王玉英教授告訴《生命時報》記者。根據2型糖尿病的病情發展由輕到重,王玉英教授主要將其歸結為4個證型:初期為胃實熱型,接下來是脾胃虛弱型,最後發展到氣陰兩虛、脾腎陽虛型。

  大部分2型糖友患病初期體型比較胖,能吃能喝,胃口極好,這多屬胃實熱型。王玉英教授說,中國人本身帶的是“草根基因”,但是如今經濟條件好,過上了頓頓有肉的生活,再加上常吃油膩、高糖的食物,喝酒無節制,用中醫的話說就是“肥甘厚味”,往往引發胃火。胃火表現為胃口好、容易餓、舌紅、舌苔黃厚膩;胃火傷津液,會導致口渴、大便干等。這個階段的治療主要是清胃火,多用苦寒藥,如大黃、黃連、黃芩、苦參等,食療方面可適當多吃苦瓜、芹菜等。

  糖尿病發展下去,或診斷得晚,往往出現脾胃虛弱。這時的患者體型一般會瘦下來,口渴易餓的症狀減輕,胃口不再大,吃得不像以前那麼多,患者以為這是好現象,但發現血糖好像更難控制了。這個階段,其實是患者的脾胃運化功能減弱了,脾胃虛了。這時的治療應以健脾為主,不能再用苦寒藥,多以香砂六君子湯(木香、砂仁、黨參、白術、茯苓、甘草、半夏、陳皮)為主加減用藥。在食療方面,可適當食用山藥、芡實等,應注意其中含碳水化合物,應控制攝入量。

  糖尿病如果進展下去,出現乏力、氣短、聲音低沉、食欲差,就是氣陰兩虛,治療上可以生脈飲(人參、麥冬、五味子)為基礎加減用藥。如果再出現腹瀉、腰酸腿痛、吃不下飯、怕冷等,就是脾腎陽虛了,屬於糖尿病晚期階段,往往合並腎病等多種並發症,治療上需要補腎,可以附桂八味丸(桂枝、附子、熟地、山藥、山萸肉、丹皮、茯苓、澤瀉)為基礎加減用藥。

  王玉英教授說,糖友由於血糖、血脂異常,血液黏稠度高,往往自始至終伴隨血瘀,因此丹參、當歸、川芎、桃仁、紅花等活血化瘀的藥應貫穿整個治療。另外,精神、情緒、心理壓力往往是糖尿病發生發展的重要因素,在中醫看來就是肝火肝郁作祟,因此脾氣暴躁、抑郁焦慮的患者需要疏肝解郁,可選用柴胡、香附、青皮、合歡花等。睡眠差也會導致血糖波動,中醫往往給予龍骨、牡蛎、棗仁等安神治療。

  最後,王玉英教授強調,無論中醫西醫,糖尿病的治療都要以調整生活方式為基石,即控制飲食、適當運動、調節情緒,缺了這些,再好的醫生也無能為力。另外,患者在使用中藥調理全身的同時,仍要堅持西藥的治療,二者相輔相成效果最佳。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