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糖尿病網 >> 糖尿病相關 >> 關於糖尿病並發症 >> 糖尿病足 >> 你了解糖尿病足的診治嗎?

你了解糖尿病足的診治嗎?

你對糖尿病足的診治了解嗎?如何預防知道嗎?詳情請仔細閱讀下文,將為你解答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於合並神經病變及各種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變而導致下肢感染、潰瘍形成和(或)深部組織的破壞。在臨床上,糖尿病患者由於長期受到高血糖的影響,下肢血管硬化、血管壁增厚、彈性下降,血管容易形成血栓,並集結成斑塊,而造成下肢血管閉塞、肢端神經損傷,從而造成下肢組織病變。

一、臨床表現:

患者多有糖尿病的症狀體征;或無明顯糖尿病表現,但有相關檢查顯示患有糖尿病。除此之外,在肢體的表現主要有肢體缺血、神經功能障礙和感染三個方面。其臨床特點為:四肢發病,下肢病變重,上肢病變輕;常以對稱性雙下肢病變為主,大血管、微血管同時受累;發病緩慢,肢體缺血逐漸加重,常繼發感染而成濕性壞疽。

1、肢體缺血症狀和體征:

症狀:早期患者常有肢體發涼、怕冷或怕熱、麻木、疼痛,在寒冷季節或夜間加重。有的患者首先出現間歇性跛行,提示有較大血管病變引起下肢的缺血。隨著病變進展,上述症狀逐漸加重,間跛距離日漸縮短。當病變發展,下肢缺血進一步加重時,會出現靜息痛,疼痛多發生在足趾及足的遠端,平臥休息時疼痛加劇,夜間尤甚,影響睡眠。下肢下垂時由於重力作用,肢體血流量增加,可以適當緩解疼痛,因此不少患者常常強迫性坐位睡覺,導致下肢繼發性水腫,又進一步加重了病情。

體征:足背及胫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皮膚營養障礙征,包括皮膚干燥、彈性差,皮溫降低,皮色蒼白或紫紅,體毛稀疏或脫落,趾甲生長緩慢、變形、脆裂、肥厚、失去光澤,肌肉萎縮等,並隨缺血程度加重日益明顯。

2、末梢神經功能障礙表現:以四肢末端感覺障礙為主,下肢多於上肢,出現對稱性的疼痛和感覺異常。感覺異常常先於疼痛出現,多從四肢末端上行,出現麻木、蟻行樣、發熱、怕冷或觸電樣感覺,並有“襪套”樣感覺遲鈍,即所謂“無痛足”。

3、感染:糖尿病患者由於存在微血管病變的病理基礎,為感染提供了有利條件,輕度的外傷(包括抓痕、皲裂、擠壓等)即可成為細菌侵入的途徑。因局部防御機能薄弱和神經功能障礙,感染會沿肌間隙迅速蔓延,並產生大量膿液和腐敗組織,形成筋膜腔高壓綜合征,甚至感染骨質發展成為骨髓炎。感染嚴重者,可引發全身性感染。感染可加重局部微血管病變,使皮膚細小血管栓塞而促使壞疽迅速擴展,二者互為因果。這也是糖尿病壞疽截肢率和病死率高的又一個主要因素。

二、治療:

本病的治療應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積極有效的控制糖尿病,運用抗凝、促纖溶和擴張周圍血管等方法,積極改善血液循環,控制糖尿病血管病變的發展,防止發生肢體壞疽;合理運用抗生素,防治感染;積極治療糖尿病的其他並發症。

1、藥物治療:主要是防治動脈硬化、降低血液粘度和凝固性,改善肢體血液循環和微循環。運用調脂藥物改善糖尿病的脂質代謝異常,防治動脈硬化;運用降粘、祛纖、祛聚、溶栓綜合治療,可改善血液流變學狀態,促進側支循環建立,改善微循環,從而減輕肢體缺血,達到防治因缺血導致的肢體壞疽。

2、手術治療:各種動脈重建術,也是改善肢體血液循環的有效方法,但其前提是下肢動脈必須有良好的流入道和流出道,否則動脈轉流術將無法實施。

3、血管腔內治療:是目前主流的治療方法。隨著Deep球囊的問世,以及導絲、導管材質的改進,膝蓋以下的下肢動脈狹窄、閉塞性疾病大多數均可通過血管腔內治療而解決。以細長的Deep球囊將動脈狹窄、閉塞段予以充分擴張,改善肢體血供,使肢體缺血狀態得到明顯改善,可以明顯緩解肢體疼痛症狀,可以促進肢端潰瘍、壞疽創面的愈合。部分學者正在嘗試在膝關節以下動脈內放置支架,臨床報道短期通暢率良好。

4、干細胞移植治療:從骨髓或者外周血提取干細胞,將其注射於小腿肌肉內或者注入股動脈內,臨床報道可明顯改善肢體疼痛症狀,但遠期效果不佳。

5、靜脈動脈化:將肢體動脈和靜脈之間“搭橋”,將動脈血引入靜脈,也就是將下肢的淺靜脈或深靜脈變成了給肢體供血的“動脈”。目前臨床應用逐漸減少,因其可引起肢體較明顯的腫脹。

通過以上認識,如果有發現自己的糖尿病足的朋友們要及時去醫院就診,以免錯過最好的治療時期,祝你健康

熱門圖文
預防糖尿病足的8個好習慣

  預防糖尿病足的方法都有哪些呢?糖尿病的並發症有很多,糖尿病足就是其中之一,想要有效

糖尿病足患者吃什麼水果

  1、多吃含糖低的水果減輕胰腺負擔。西瓜、蘋果、猕猴桃含糖量是比較低,醫生比較中意推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