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糖尿病還是比較多發的,尤其在老年朋友中比較多發,大家對糖尿病可能很了解了,它的出現會給患者的帶來嚴重的傷害,對他們的生活影響極大,糖尿病出現後我們需來做一些檢查,這樣才能對辨別疾病有幫助,項目倆看糖尿病的檢查項目吧。
(一)尿
1.尿糖 正常人從腎小管濾出的葡萄糖幾乎被腎小管完全吸收,每天僅從尿中排出微量葡萄糖(32~90mg),一般葡萄糖定性試驗不能檢出。糖尿通常指每天尿中排出葡萄糖>150mg。正常人血糖超過8.9~10mmol/L(160~180mg/dl)時即可查出尿糖,這一血糖水平稱為腎糖阈值。老年人及患腎髒疾病者,腎糖阈升高,血糖超過10mmol/L,甚至13.9~16.7mmol/L時可以無糖尿;相反,妊娠期婦女及一些腎小管或腎間質病變時,腎糖阈降低,血糖正常時亦可出現糖尿。糖尿的檢查常用的有班氏法(借助硫酸銅的還原反應)和葡萄糖氧化酶等。班氏法常受尿中乳糖、果糖、戊糖、抗壞血酸、先鋒霉素、異煙肼及水楊酸鹽等藥物的影響,呈現假陽性,且操作比較不方便,現已漸被淘汰;葡萄糖氧化酶法由於酶僅對葡萄糖起陽性反應,特異性較強,但當服用大劑量抗壞血酸、水楊酸、甲基多巴及左旋多巴亦可出現假陽性。尿糖不作為糖尿病的診斷指標,一般僅用作糖尿病控制情況的監測和提示可能為糖尿病而需進一步檢查的指標。尿糖的影響因素除考慮腎糖阈及某些還原物質的干擾外,還常受尿量多少及膀胱的排空情況等影響。
2.尿酮 尿酮體測定提供了胰島素缺乏的指標,警告糖尿病患者即將或可能已存在酮症酸中毒,提示需進一步行血酮體測定和血氣分析。尿酮體的測定采用硝酸鈉與乙酰乙酸反應,形成了一種紫色物質,提示尿酮體陽性。但以硝普鈉為基礎的反應不能測出在酮體(丙酮、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中在數量上占主要部分的β-羟丁酸。有報道使用含巯基的藥物如卡托普利時,可產生假陽性;而如尿標本長時間暴露於空氣中,則可產生假陰性。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在合並其他急性疾病或嚴重應激狀態時,以及妊娠期間,或有不明原因的消化道症狀如腹痛、惡心、嘔吐等時,應進行尿酮體檢查。
3.尿白蛋白 尿白蛋白測定可敏感地反映糖尿病腎髒的受損及其程度。
4.尿C肽 C肽與胰島素都是由胰島B細胞分泌出來的,由胰島素原分裂而成的等分子肽類物。測定C肽的濃度,同樣也可反映胰島B細胞貯備功能。
5.管型尿 往往與大量蛋白尿同時發現,多見於彌漫型腎小球硬化症,大都屬透明管型及顆粒管型。
6.鏡下血尿及其他 偶見於伴高血壓、腎小球硬化症、腎小動脈硬化症、腎盂腎炎、腎乳頭炎伴壞死或心力衰竭等病例中。有大量白細胞者常提示有尿路感染或腎盂腎炎,往往比非糖尿病者為多見。有腎乳頭壞死者有時可排出腎乳頭壞死組織,為診斷該病的有力佐證。
(二)血 無並發症者血常規大多正常,但有下列生化改變:
1.血糖 本病Ⅱ型中輕度病例空腹血糖可正常,餐後常超過200mg/dl(11.1mmol/L ),重症及Ⅰ型病例則顯著增高,常在200~400mg/dl(11.1~22.0mmol/L)范圍內,有時可高達600mg/dl(33.0mmol/L)以上。我院1例達1200mg/dl(66.0mmol/L);但此類病者常伴高滲昏迷及糖尿病酮症而失水嚴重經治療後可迅速下降。
2.血脂 未經妥善控制者或未治患者常伴以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尤以Ⅱ型肥胖病人為多,但有時消瘦的病人亦可發生。血漿可呈乳白色混濁液,其中脂肪成分均增高,特別是甘油三酯、膽固醇及游離脂肪酸。有時有乳白色奶油蓋,其最上層為乳糜微粒。大都屬高脂蛋白血症第Ⅴ型。甘油三酯可自正常濃度上升4~6倍,游離脂肪酸自正常濃度上升2倍余,總膽固醇、磷脂、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明顯增高。尤其是有動脈硬化性心血管病及腎髒病變的糖尿病者,脂質上升更明顯,而單純性糖尿病者則升高較少。游離脂肪酸上升更提示脂肪分解加速,反映糖尿病控制較差,與血糖升高有密切關系,較甘油三酯升高更敏感。高密度脂蛋白(HDL2Ch)尤其是亞型2降低,Apo.A1、A2亦降低。
3.血酮、電解質、酸鹼度、CO2結合力與非蛋白氮(尿素氮)等變化將在酮症酸中毒、高滲昏迷、乳酸性酸中毒和腎髒病變等有關節段中敘述。
糖尿病出現後的檢查項目就是這些了,此病的出現會給患者的身心帶來很大的傷害,生活中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對吃對糖尿病有利的食物,把糖尿病的檢查項目了解透徹,才能正確的去治療此病,希望上述的內容能給大家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