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132.4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0-0060-02
胰島素泵又稱為持續皮下胰島素輸注系統(CSII),是可以模擬人體正常生理狀態下胰島素分泌模式,以基礎量和餐前大劑量的方式持續微量注射胰島素,達到控制血糖的最佳方法。胰島素泵研制成功並用於糖尿病治療已30多年,目前全世界有成千上萬的患者采用它來治療糖尿病,絕大多數使用者血糖控制改善,血糖波動顯著減小,各種糖尿病晚期並發症的發生與進展得到有效的緩解和減輕[1]。福尼亞胰島素泵作為糖尿病強化治療的一種先進手段,正在廣泛使用。,我科自2008年1月引進中美合資生產福尼亞胰島素泵,先後為56例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胰島素泵的強化治療,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56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准。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齡32~65歲,病史5~18年,平均8.2年。入院時平均空腹血糖11.1mmol/L,餐後2 h血糖14.4mmol/L,平均糖化血紅蛋白(HbA1c)7.9%。對5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福尼亞胰島素泵進行強化治療。
1.2方法:56例患者均遵醫囑使用福尼亞胰島素泵治療,將諾和靈R或諾和銳R置於胰島素泵內,通過皮下埋置針頭,24小時持續輸注基礎劑量及三餐前注射餐前大劑量的胰島素,監測空腹和三餐後2 h血糖,睡前及凌晨3點血糖。醫生根據血糖和病情情況調整胰島素用量。
2結果
經過3 d~6 d胰島素用量的調節,56例患者血糖均達標,空腹血糖在4.6 mmol/L~7.0 mmol/L,餐後2 h血糖5.1 mmol/L~8.3mmol/L。其中2例患者因進食過少出現低血糖反應1次,無皮膚感染及輸注導管堵塞發生。
3護理
3.1 心理護理:入院後由責任護士向患者宣教糖尿病的基本知識,監測血糖的方法和出現低血糖反應的症狀及處理方法,向患者講解胰島素泵工作的原理、安全性、方便性、優點及適應症、帶泵的注意事項,胰島素泵還避免了每日多次皮下注射的痛苦等,讓患者克服恐懼心理,輕松愉快的接受胰島素泵治療。
3.2置泵方法:置泵前的准備:置泵前檢查好機器性能,要求患者沐浴、更衣,保持皮膚清潔衛生。嚴格核對醫囑、藥品、一次性專用注射器、輸注管的有效期。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將諾和靈R或者諾和銳R提前半小時從冰箱中取出置於室溫,以免胰島素受熱產生氣泡,抽取胰島素的同時亦要注意防止氣泡產生,而堵塞纖細的注射管道[2],抽吸藥液後排氣。根據醫囑設置基礎率和餐前大劑量。
3.3置泵後護理
3.3.1嚴密監測血糖:置泵後每日監測血糖8次, 三餐前、三餐後2h及夜間22時及凌晨3時血糖。血糖監測對保證成功和安全用泵極為重要,也是為醫師調整胰島素用量提供可靠依據。注意觀察有無低血糖反應的發生,尤其是置泵後3~7d,為胰島素劑量調整期,易發生低血糖,應向病人講解低血糖的症狀:頭暈、乏力、心慌、出汗、饑餓感等,並加強巡視,做到早發現早處理。若出現低血糖要找出發生低血糖的原因,根據醫囑調整基礎率或者餐前大劑量。本組病例中2例出現低血糖反應,經及時發現和處理很快糾正。
3.3.2嚴格交接班制度:進行床頭交接班, 每班檢查藥液的剩余量,檢查管道有無打折,接頭有無松動、脫落,置針局部有無紅腫、滲血、滲液、針頭有無脫出,如有上述情況應立即更換輸注管路,新的置針部位與原部位相隔5~6 cm,一般3~5天更換一次輸注部位。
3.3.3出現報警的處理:泵的報警模式最常見的為輸注管路堵塞、藥量不足,低電量等。當出現報警時,囑患者平臥,仔細檢查報警的原因:屏幕上若顯示低電量或無電量,則及時更換電池。若屏幕上若顯示“輸注錯誤”,可能是藥液用完了,應立刻換藥;如果裡面還有胰島素,應考慮是否導管堵塞了,應更換新的注射組件及置針部位即可。
3.3.4帶泵患者的指導:告知患者胰島素泵是一種精密的電子儀器,而且貴重,注意防止浸水、脫落,嚴防損壞。平時可將泵放於身上的口袋中,也可裝進盒裡掛在腰帶上,睡覺時可放身上口袋內、枕頭下面或夾在床單上,不應將泵置於氣溫高於45℃或低於0℃的環境中,防止胰島素失效[4]。沐浴時或患者要進行X光、CT、核磁共振及其它放射性檢查時,應暫停輸注,打開快速分離器,將泵與身體分離。待沐浴或者檢查完畢後再連接上。要求泵與身體斷開不超過1h。如時間>1h,需依具體情況用其他方法補充漏打胰島素的量。
4討論
胰島素泵是目前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最佳手段,它模擬人體β細胞分泌胰島素的方式,24 h持續向人體輸注基礎胰島素量,餐前輸注負荷量使空腹和餐後血糖均控制良好,從而提高血糖的達標率和降低糖尿病的慢性並發症[5]。通過觀察福尼亞胰島素泵強化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及護理,此泵在強化治療糖尿病更安全、可靠、方便及靈活性,能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減少低血糖及預防、延緩並發症的發生,延長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是強化治療的最佳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