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糖尿病網 >> 糖尿病治療 >> 中醫治療 >> 中醫體質干預在社區糖尿病干預中的效果分析

中醫體質干預在社區糖尿病干預中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評價中西醫結合糖尿病社區綜合干預的效果,豐富新方法,探索新模式。方法通過調查對確診的207名2型糖尿痛患者進行登記,並實施包括中醫藥在內的綜合干預。針對體質類型給予飲食、運動及用藥指導。

  實施1.5年後,比較干預前後患者的血糖監測、運動、用藥行為、體質指數、血壓、血糖、血脂等指標的變化。結果與干預前相比,干預後患者在優化規律用藥、運動、血糖監測方面有明顯改善;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均有較明顯的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中醫體質干預在糖尿病社區綜合干預中對行為改變有積極作用,對血糖、血壓的控制有明顯效果。

  [關鍵詞]糖尿病;中西醫結合;干預

  糖尿病(DM)是一組以血糖升高為特征的全身慢性代謝性疾病,由於該病為終身性疾病,需長期干預、治療和管理。

  根據國內外經驗,依托社區開展防治工作是預防和控制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最有效的選擇,為了豐富糖尿病干預新方法,探索欠發達地區糖尿病防控最佳模式,我們於2006年進行了大同市糖尿病流行特征的調查,這次調查除一般的常規項目外,增加了中醫體質類型的調查,並對調查中已確診和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進行包括中醫藥在內的綜合干預管理,旨在為豐富干預方法、創新干預模式、評價干預效果提供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本次調查采用隨機、分層、整群的方法,對其中30-73歲大同市常住居民2586人進行問卷調查。同時進行醫學體檢及中醫體質分型,內容包括身高、體重、腰圍,血壓、血脂、血糖、中醫症狀、舌脈等。本次調查中登記的新診斷和已確診的糖尿病(DM)患者共計207人。

  1.2 方法與內容  1.2.1 方法采用前後比較的社區干預試驗設計,對已登記者,以原在社區為基本單位進行為期1.5年的干預。通過比較干預前後各指標的變化以及行為改變情況,了解干預效果。

  1.2.2 干預內容進行強化教育管理,優化生活方式,控制血壓、體重,定期監測血糖、血脂、合理用藥,結合問卷調查及體檢結果給予飲食、運動、藥物治療的具體指導,在此基礎上,按照中醫體質類型,制定中醫藥干預方案,發放中西醫兩種方法的干預手冊,以中西醫結合的方式進行干預,期間每3個月隨訪1次,促成其各項措施的有效落實。

  1.3 評價指標健康行為:主動運動、血糖監測、藥物優化及主要理化指標的變化。

  1.4 診斷標准DM采用1999年WHO/ADA標准,即空腹血糖(FPG)≥7.0 mmol/L。空腹血糖受損(IFG):6.1mmoL/L<空腹血糖<7.0 mmol/L。脂代謝紊亂:TG>1.7 mmol/L,TC>5.72 mmol/L。體質指數(BMI):24.0-27.9 kq/m2為超重,≥28.0 kg/m2為肥胖。高血壓采用1999年WHO/ISH標准。中醫體質分為陽明、少陰、厥陰、少陽、太陰體質五型。

  1.5 質量控制參與人員全部經過培訓,調查、體檢、隨訪過程中嚴格質量控制,中醫體質類型判定由經過培訓的執業中醫師完成。

  1.6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1.0軟件包進行分析。干預前後各組數值比較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准差表示,率的比率采用X2檢驗或方差分析。

  2、結果  2.1 糖尿病患者基本情況207名DM患者中男性111名,女性96名,年齡30-73歲,平均年齡(59.12±6.57)歲,平均病程(7.82±4.63)年,城市居民144名,農村居民63名。肥胖者87例,超重者62例,按中醫體質分類,DM及IFG者以陽明體質、厥陰體質者居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干預前後健康行為比較在1.5年的干預期間,干預後患者規律用藥、藥物優化率,主動運動及規律血糖監測均較干預前增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2.3 干預前後各項指標的比較  由表3可以看出,干預後體質指數、總膽固醇及甘油三脂、隨機血糖均有所下降,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下降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3、討 論  DM屬於一種進展緩慢的終身性疾病,早期病情隱匿,難以及時發現.通過一些簡易方法和技術,早期篩查並及時確診、及早干預,是非常關鍵也是可行的;日常生活中,指導患者飲食、運動、合理用藥及定期監測血糖等是非常必要的;DM的認知水平、干預效果與長期預後密切相關,良好的治療效果是患者主動自覺學習、自我管理的動力,是延緩疾病進程,降低醫療成本,減少不良事件的保證。

  中醫藥在防治DM及其並發症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們把中醫體質辨識和干預引入DM防控體系,旨在探索和豐富干預方法。所采用的五種分型法具有易於辨識、便於推廣義適合DM的診斷治療。

  中醫體質學說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研究人類各種體質特征與體質類型的生理病理特點.並以此分析疾病的反應狀況、病變性質及發展趨勢,從而指導疾病預防和治療的一門科學。

  中醫體質學說認為,體質的特殊狀況決定生理反應的特異性、對某種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發病的傾向性,我們的工作顯示,不同體質類型DM及IFG的患病率不同,陽明體質有“熱”和“結”的特點,表現為形豐便難,多伴有代謝異常等,而厥陰體質有“亢”和“郁”的特點,表現為性急易躁或抑郁失眠,多伴有高血壓病等。

  這些體貌特征和症狀特點多與DM和IFG現代醫學的發病機制和臨床表現相吻合,這既提供了簡便的篩檢和確定高危人群的方法,使DM診斷提前,也為中醫藥早期治療提供了可靠的流行病學依據及更具個性化的方案,如陽明體質對應髒腑為胃,治法在於“清”與“通”,當選用大黃黃連瀉心湯類方,厥陰體質對應髒腑是肝,干預要重視“平”和“疏”,應用建瓴湯、金鈴柴胡方等。

  通過體質的改善達到病因預防和病理治療,充分體現了中醫整體治療、個體化和“治未病”思想的優勢,中醫藥的干預,能夠預防、延緩、甚至阻斷疾病的發生。具有療效好、不良反應小的特色優勢,提高了生活質量,減少了費用,增強了患者的治療信心,增加了醫患之問的親和力,以此來增加患者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進而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和實用技能,這比一般的說教效果要好。所以要把更多的技術和方法和中醫體質辨識、辨病、辨證相結合來提升社區干預水平。

  DM除與性別、年齡、職業、文化程度有關外,居住地、社會經濟狀況、體重對DM的發生及干預效果都有較明顯的影響。所以需要在不同人群、不同病程階段,采取包括中醫藥在內的不同干預措施。

  本研究也提示,社區DM的干預必須強調早期、多途徑、多形式、有特色,使患者對DM的認知水平能在可感受到的效果中強化,進而形成自覺的行動。

  一個好的醫療模式的實施,對降低醫療費用,減輕患者痛苦和經濟負擔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因此,豐富干預方法,創新干預模式,顯得尤其重要。

  以中醫體質辨識為“抓手”,把握DM證候、證型及其演變規律,為社區提供個體化的中醫干預服務並重視向群體化轉化,是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DM社區服務體系,提升DM綜合防控水平的有效途徑。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