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炙包括針法與炙法兩種治療手段。早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就有記載,以後醫學逐漸豐富了治療經驗。針炙通過“得氣”將治療信息傳到相應的髒腑,調整全身機能,達到祛病強身的目的。
1.上消
以多飲為主症。
主穴:肺俞、脾俞、胰俞、腎俞、足三裡、三陰交、太溪、意捨、承漿。
配穴:口干重者,加膈俞、魚際;多食善負消瘦者,加胃俞、中脘;多尿者,加關元、水道。
手法:以針刺得氣為指標。亦可平補平瀉,緩慢捻轉,輕輕刺激,每日一次,十天為一療程。
2.中消
以多食易饑為主症。
主穴:脾俞、膈俞、關元、水道、胃俞。
配穴:煩燥者加肺俞、承漿;乏力、懶言腹脹者,加胃俞、三陰交、陽陵泉、足三裡。
手法:針時左右提插捻轉,以得氣為度,每日一次,十天為一療程。
3.下消
以多尿為主症。
主穴:腎俞、胰俞、肝俞、太溪、太沖、三陰交。
配穴:多食、消瘦者,加胃俞、足三裡;口干口渴者,加復溜、承漿、合谷。
手法:輕輕捻轉,以得氣為度,每日一次,十天為一療程。
4.並發症取穴
①頭暈、頭痛者,加百會,太陽。
②心悸氣短者,加心俞、內關。
③腰酸腹痛,加委中。
④頭暈、眼花,加太陽、風池、天柱。
⑤下肢疼痛,加太陽、曲泉、足三裡、陰陵泉、陽陵泉。
⑥遺精、陽萎,加關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