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胰島素後的血糖水平受年齡、藥物、飲食、運動和睡眠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低血糖最常見的原因有以下兩種:首先是胰島素使用不當,劑量或混合胰島素的比例不當;其次是注射胰島素後進食不足、未按時進餐或活動量增加。
胰島素致低血糖的特點及誘因
胰島素所致的低血糖有一定的特殊性。部分患者由於胰島功能明顯減退而血糖波動較大,治療時血糖降低過快會突然出現低血糖症狀。長期使用胰島素治療者,如低血糖頻繁發生,會導致症狀不明顯,甚至發生無症狀性低血糖,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因發現不及時而導致嚴重後果。應用胰島素的患者,夜間感覺阈值下降,因此夜間低血糖較為常見,此時會出現清晨空腹血糖升高(反應性高血糖),故在發現清晨空腹血糖較高時,應檢測凌晨2~3點是否有低血糖的發生,並對胰島素用量進行適當調整。據文獻報告,胰島素所致的低血糖主要發生在夜間睡眠時,此時患者往往不能做出及時准確的判斷,因而更加危險。胰島素治療中的低血糖致死事件大多發生在夜間。
應用胰島素後的血糖水平受年齡、藥物、飲食、運動和睡眠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低血糖最常見的原因有以下兩種:首先是胰島素使用不當,劑量或混合胰島素的比例不當;其次是注射胰島素後進食不足、未按時進餐或活動量增加。餐前低血糖最常見的誘因是進食不足或運動量過大;餐後低血糖主要是因進食延遲、餐後嘔吐、飲酒或未進主食所致;夜間睡眠時的低血糖常出現在治療方案調整過程中,或服用β受體阻滯劑、停用激素類藥物等情況。
如何在血糖達標的同時避免低血糖
胰島素強化治療可使血糖得到嚴格控制,大大減少糖尿病慢性並發症,但與此同時低血糖的危險也相應增加,因此胰島素強化治療的同時要注意血糖監測。糖尿病起始胰島素治療者每天至少測定3~4次血糖,血糖水平穩定後可減為每周測定2~4次。在特殊情況下,如血糖波動較大並頻繁出現低血糖者可考慮應用動態血糖監測,有助於動態了解血糖情況,調整胰島素的用量和方案。
另外,選用更接近生理胰島素分泌模式的治療方法,可較為安全地控制血糖。國內外研究顯示,與常規胰島素+中效胰島素(NPH)的強化治療方案相比,采用速效胰島素類似物+新型長效胰島素類似物的治療方案,可將白天的血糖控制得更好,並明顯降低夜間低血糖的發生率。
胰島素泵也可用於模擬正常人胰島素的分泌方式,且劑量調整方式靈活,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時,可大大減少低血糖事件的發生。但是應用胰島素泵的患者仍須注意,胰島素輸注量應根據飲食、運動的狀況作合理調整。胰島素泵可針對一天中的不同時段給予不同的基礎率輸注。例如,在夜間可用較低的基礎量來防止低血糖的發生。對於進餐前追加胰島素可根據進食種類和數量適當調整,例如根據每餐碳水化合物的量換算餐前胰島素用量,一般每6~12g用1單位胰島素,以達到餐後血糖的良好控制。無論1型還是2型糖尿病患者,甚至脆性(不穩定型)糖尿病患者,應用胰島素泵都能較好地控制血糖,並有效防止低血糖的發生。
在糖尿病眼部並發症中,視網膜病變是最難對付的。董方田說,治療白內障,關鍵是換人工晶體;治療眼肌麻痺,通過神經科治療可改變血管的通透性或給些活血化淤的藥,也能基本上解決問題。視網膜病變是不能根治的,即使療效很好,也只能延緩其進展。
“血糖、血壓‘動蕩不安’是導致糖尿病眼部並發症的最關鍵原因。”李光偉說,“因此,想要保住眼睛,首先是要在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前提下合理用藥,控制好血糖和血壓。”比如該用胰島素時一定要用,以求最佳療效,延緩病情進展,否則即使一時控制住了眼病,也極易復發。但顯然,保護好糖尿病患者的眼睛,是需要內分泌科醫生與眼科醫生合力的事情。
在糖尿病眼部並發症中,視網膜病變是最難對付的。董方田說,治療白內障,關鍵是換人工晶體;治療眼肌麻痺,通過神經科治療可改變血管的通透性或給些活血化淤的藥,也能基本上解決問題。視網膜病變是不能根治的,即使療效很好,也只能延緩其進展。“當然,如果能早診早治,大部分病人的視力也能保住。”董方田說,前兩期病人,控制好血糖、定期隨診是關鍵;到了第Ⅲ期,及時的激光治療能使95%的患者免受視力嚴重喪失之苦;如果視網膜已脫離,則應及早手術,盡可能恢復部分視力。
糖尿病眼病手術越早越好
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進展中,高血壓、血脂異常等常會推波助瀾。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血壓從 |
|
該怎麼才能治好糖尿病眼病
相信大家都應該知道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的並發症常見的一種,發生後將會給患者的身體和生活帶來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