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不只是“富貴病”
有學者研究發現,人均收入及飲食開支與糖尿病患病率呈正相關,且獨立於家族史、體重指數、腰臀圍比值、職業性體力勞動等因素。收入水平與城鄉差別存在一定的內在聯系,且事實上也觀察到二者對糖尿病的影響具有一致性。調查發現,農村患病率雖然普遍較低,但增長速度快。在某些貧困農村地區,患病率甚至高於收入較高的市區。這一現象可能與農村人口勞動方式由重體力向輕體力轉變有關。農村醫療保障不完善以及糖尿病相關知識普及程度低,缺乏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此外,糖尿病是多種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發病機制復雜,主要與各種致病因素導致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相對或絕對不足有關。收入相對較低的農村患者對於糖尿病帶來的經濟負擔的承受能力明顯低於城市患者,在糖尿病並發症的防治上亦遠遠落後於城鎮患者。低收入人群糖尿病致死、致殘率顯著高於高收入人群。因此,“窮人”和“富人”一樣都可能發生糖尿病,且因為對糖尿病經濟負擔能力差,文化水平落後,對糖尿病缺乏足夠認知,往往導致更加嚴重的並發症,影響生活質量、甚至威脅生命。
生活方式的改變造成患病率增高
種族相關的患病率增高與該人群經歷生活方式的劇變有密切聯系。傳統或土著民族在城市化過程中往往伴有2型糖尿病的增多,而保留傳統或封閉居住方式的人則維持很低的患病率。過去20年,中國人的膳食結構和飲食行為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居民平均每天動物性食品的攝入量由66克增加到160克,動物性脂肪增加非常快。高脂、高蛋白、高熱量飲食和少動等現代行為生活方式必然會導致超重或肥胖。截至2002年,我國城市中近2/5的中老年人為超重,近1/5為肥胖,兒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率達25%以上。與1994年的糖尿病患病率相比,中青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明顯升高,而且糖尿病前期的增長幅度更為明顯。在腦力勞動為主的人群,糖尿病發病率較體力勞動人群高,研究發現體力活動越少,糖尿病的患病率越高。此類糖尿病的患者很多有慢性社會心理應激,心理和社會壓力可通過神經內分泌途徑引起胰島素抵抗,甚至糖尿病。文化水平、職業和城鄉差別對糖尿病患病率的影響可能是間接的,中間環節包括健康意識、年齡構成、體力活動、飲食結構等。另外,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如大量吸煙、飲酒亦是糖尿病可變的、非獨立的危險因素,與年齡、缺乏運動和家族史等重要危險因素有明顯的相乘交互作用,這亦可能與2型糖尿病在男性中發病率稍高有關。
總的來說,防治糖尿病應提高全民健康防病意識,改變“中國的飲食文化風”,在有糖尿病和家族史的人群中開展科學的生活方式宣教;低教育、低收入但已解決溫飽問題的人群(如城鎮、市郊)應該是預防糖尿病的重點地區。
糖友降糖“糖脂”一起抓
血脂異常危害更大 血糖過高會加重胰島細胞損害,但這只是得病後才出現的。血脂異常造成的脂毒 |
|
人體過於肥胖會引起糖尿病嗎
在生活中人們常常會感覺糖尿病是一種富貴病,這主要是因為糖尿病的發生與人們不健康的生活有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