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抵抗(IR)是一種廣泛存在的病理生理變化,與糖尿病、高血壓、肥胖、冠心病以及腦血管意外等密切相關,並可能成為上述疾病的共同發病基礎。能否有效地減輕胰島素抵抗,這是能否控制好病情的關鍵所在。治療胰島素抵抗有兩大原則。其一是提高機體胰島素的敏感性。其二要保護胰島β細胞。因為胰島素抵抗持續存在會導致胰島B細胞功能衰竭。
對於胰島素抵抗的治療,目前尚無特效藥物,主要是通過飲食療法、運動療法等綜合療法來提高機體對胰島素的利用率。 近日,廣州在一項觀察針刺對胰島素抵抗模型大鼠肝髒和胰腺的形態學影響,以及飲食因素在針刺治療過程中的影響作用的研究中發現,針刺可以逆轉胰島素抵抗大鼠的高血糖症、高胰島素血症,提高胰島素敏感指數,而在針刺治療中配合飲食調整可以加強針刺逆轉胰島素抵抗的效應。 在整個實驗過程中,科研人員將40只SD大鼠(體重180~220克)用普通飼料(配方為玉米31%,小麥18%,豆粕21%,稻谷4%,黃豆2%,麸皮10%,蛋黃粉3%,魚粉6%,預混料3.5%,植物油1.5%,多種維生素1%)適應性喂養1周,隨後按體重隨機分為5組,每組8只,分別為空白組、模型1組、模型2組、針刺1組和針刺2組。空白組以普通飼料喂養,其余各組則以高脂、高糖、高鹽飼料喂養。從第6周開始,每隔1周對空白組和模型1組大鼠從眼眶靜脈窦采血1次,檢測空腹血糖(FBG)、血漿胰島素(INS)。 第8周後,空白組繼續以普通飼料喂養兩周;模型1組繼續以高脂、高糖、高鹽飼料喂養兩周;模型2組給予普通飼料喂養兩周;針刺1組繼續高脂、高糖、高鹽飼料喂養兩周,同時給予針刺治療,每天1次;針刺2組給予普通飼料喂養兩周,同時給予針刺治療,每天1次。 針刺穴位選取雙側內關、足三裡、三陰交和腎俞,內關、足三裡、三陰交均沿皮斜刺8毫米,腎俞直刺5毫米,在內關、足三裡穴給予電針刺激,疏密波,3~5赫茲,每次治療20分鐘,每天1次,連續治療兩周。對各組大鼠於治療結束後禁食12小時過夜,次日晨從眼眶靜脈窦采血檢測空腹血糖、血漿胰島素。 檢測結果表明,給予高脂、高糖、高鹽飼料喂養8周後,模型1組大鼠空腹血糖、血漿胰島素均較空白組顯著性升高(P<0.01)。經過兩周治療以後,模型2組、針刺1組和針刺2組空腹血糖、血漿胰島素與模型1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P<0.05)。針刺2組空腹血糖、血漿胰島素與模型2組和針刺1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 |
2型糖尿病可漸停胰島素嗎
許多糖尿病患者對注射胰島素治療有顧慮,以為一旦用上胰島素就不能離開,擔心發生藥物依賴。所以 |
![]() |
糖尿病患者要怎麼預防足病
稍有不注意的話也是會有影響,這人們更是要多加的來了解,尤其是糖尿病足的出現也是比較嚴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