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鐵是身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缺鐵會引起貧血等嚴重後果。但很多人並不知道,鐵補多了也會影響健康,甚至誘發2型糖尿病。專家介紹,西方的研究很早就發現,患一種叫“血色病”遺傳性疾病的病人,只要定期放血治療,其糖尿病的症狀就會減輕。
研究人員分析,他們的糖尿病可能與身體內蓄積的鐵過多有關。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一項回顧性研究也發現,血液中的鐵蛋白含量較高的女性,罹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兩倍。
相同的現象在亞洲人群中也可以看到,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發現,40~60歲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鐵蛋白含量明顯高於正常人。最近一項來自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營養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同樣顯示,在排除年齡、地域、吸煙、飲酒、體力活動、膳食等混雜因素影響後,隨著血液鐵蛋白水平的升高,我國中老年人患2型糖尿病的危險性均明顯增加。鐵蛋白水平最高人群與最低人群相比,患2型糖尿病的危險可增加2.3倍。
肉吃多了易增加患糖尿病風險
那麼,這些過多的鐵是從哪裡來的呢?“鐵從口入”,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現代人飲食習慣的改變,正悄悄影響著我們體內的微量元素結構。過去經濟困難的時候,多數人的傳統膳食以植物性食物為主,膳食中鐵的生物利用率較低,人們更需要擔心缺鐵、貧血等。可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的肉食攝入不斷增加,很多人習慣了無肉不歡、頓頓有肉的生活,一方面攝入脂肪超標,腰圍、體重不斷增加,內分泌和代謝功能受到影響;另一方面,肉類中“消化”不了的鐵元素,自然就堆積在身體裡了。過多的鐵就像催化劑一樣,激發人體氧化應激反應,導致胰腺損傷,進而導致血糖波動,增加2型糖尿病患病的危險。
因此,無論吃肉還是補鐵,都要管好口,注意過猶不及。需要補鐵的人也最好先食補,不要動辄吃營養補劑;生活中要注意平衡膳食,多吃蔬果等健康食物;加強鍛煉,避免體重超標。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應該是平衡膳食,就是在總熱量控制的前提下,盡可能做到谷類、肉、蛋、奶、蔬菜及水果種類齊全,以便獲得均衡營養,建議多吃些血糖指數較低的蔬菜,因此,糖尿病患者可以多吃豆類及其制品。另外經常改變花色品種和烹調方法,還可使您口感一新,喜食而不厭。
糖尿病患者可以多吃黃豆食品
日常生活中可供食用的豆類制品很多,且價廉物美,十分經濟。以下介紹一些黃豆食品,患者可根據自己的喜好與條件進行選擇。
1、豆制品——豆腐、凍豆腐、油豆腐、豆腐絲、豆腐片、豆腐干、豆腐卷、熏干、辣干、香干、素雞、腐竹、大豆蛋白、豆腐乳等。
以上制品又可以烹制出多種多樣的菜肴:如燴豆腐、燒豆腐、煎豆腐、豆腐腦、砂鍋豆腐、鍋塌豆腐、麻婆豆腐、蝦醬豆腐、魚頭豆腐、小蔥拌豆腐、素什錦、雞湯燴油豆腐、豆腐干炒青椒、熏干炒芹菜、豆腐絲炒白菜絲、腐竹拌花生米等等。
2、黃豆小菜——先把杏仁煮熟去皮,浸泡24小時,撈出,用泡發好的黃豆、花生米,加食鹽、大料入鍋煮熟,即成可口的小菜。
3、黃豆粥——(1)取黃豆、綠豆、大米各1/3煮粥。(2)黃豆片米粥。將黃豆破成四六瓣,去皮後灑水拌勻、使豆瓣潮濕,壓成薄片曬干,放通氣干燥處待用。食時,配小米、黃米、糯米均可,兩物各半煮成稀粥。此粥生津解渴,清香爽口,口干渴的糖尿病患者最宜喝此粥。(3)黃豆面與玉米面各半煮粥。此粥不僅味道香甜可口。而且蛋白質互補,色氨酸和亮氨酸會相應提高。
4、黃豆玉米面窩頭——最好選用當年的黃豆和玉米各半磨面,用滾水調面,做成窩頭。
5、豆腐餡餃子——以豆油、蔥花、姜末、五香粉、食鹽(不放醬油)炒出香味後放入豆腐略炒、拌成餡,加味精。餃子面偏軟,皮薄餡大,以旺火蒸熟。其味其質甚佳。此食品能潤大便,又能降血脂,體重超標型糖尿病患者最宜選食。
選擇豆類食品是一種比較有效的辦法。豆類平均含蛋白質在30%以上,而含澱粉量不到50%。大米、白面含澱粉量卻在85%以上。不僅如此,豆類食品還富含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營養價值較高。
小編提醒:糖尿病病人一日至少要吃三頓,並且應該定時定量,可把主食、含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比較均勻地分配在三餐裡,每餐都要既有主食,又要有副食,一般按早餐1/5,中餐和晚餐各2/5或按每餐各1/3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