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糖尿病網 >> 糖尿病知識 >> 糖尿病誤區 >> 父母患糖尿病自己也會患嗎?

父母患糖尿病自己也會患嗎?

  我今年剛剛30歲,最近單位組織體檢,查出我血糖異常,雖然還沒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准,但是已經離糖尿病不遠了。同事們都說我身材也瘦瘦的,完全不像糖尿病的“苗子”。但因為我媽媽患有糖尿病,醫生說我具有遺傳基礎。想想我的人生還沒走到一半,以後的大半輩子就要被糖尿病所累,真的好無奈:難道我必須步媽媽後塵,加入糖尿病大軍嗎?

  糖尿病是一個多病因的臨床綜合病症。因為糖尿病患者親屬中的糖尿病發生率要比非糖尿病患者親屬中的高,所以糖尿病有遺傳傾向。雖然糖尿病有遺傳傾向,但雙親均是糖尿病患者,其後代並非100%都患糖尿病,而是僅有5%的人得糖尿病;若雙親中只有一個有糖尿病患者,則後代患糖尿病的機會更少,而且常隔代遺傳。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的後代遺傳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對糖尿病的易感性。也就是說,有遺傳背景的人,只有在某些環境因素的作用下,才會發生糖尿病。

  生活干預可逆轉糖尿病前期

  汪小姐血糖已經出現異常但還沒有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准,應該屬於糖調節受損期,或稱為糖尿病前期。糖調節受損期包括空腹血糖異常和糖耐量異常。糖耐量異常就是指對糖的耐受比別人差,還沒有到糖尿病的程度,是正常糖耐量和糖尿病的中間階段。這個階段,只有積極干預,才能不加入或推遲加入糖尿病大軍。國外有用藥物治療糖耐量減低的臨床試驗,我國多數專家還是主張在糖耐量減低時從生活方式上加以干預,做到管住嘴邁開腿,維持理想體重,還要注意精神不要過度緊張。這樣就有可能使血糖恢復到正常水平,而不向糖尿病的方向發展。

父母患糖尿病 自己也會患嗎?

  父母患糖尿病,子女怎麼辦

  父母雙方或一方患有糖尿病,子女怎樣才能將自己患糖尿病的可能性盡量減少,或者盡可能早地發現病情及時治療呢?

  1.熱量攝入適當,飲食平衡

  糖尿病雖存在一定的遺傳因素,但關鍵是生活因素和環境因素。熱量攝入過多、營養過剩、肥胖、缺少運動是發病的重要原因。由於發展中國家(如我國)國民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很多人出現營養過剩,而體力活動則明顯減少,使原有潛在功能低下的胰島B細胞負擔過重,從而誘發糖尿病。因此,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日常生活中更要注意熱量攝入適當,飲食應低鹽、低糖、低脂、高纖維,並保證充足的維生素。

  2.適當運動,預防肥胖

  目前認為,肥胖是糖尿病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有6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發病前為肥胖者。中心型(或稱腹型)肥胖與糖尿病的發生關系尤為密切。因此,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在平衡飲食的基礎上,更應注意加強運動,預防肥胖。

  3.調整心態,避免精神因素影響

  精神緊張、情緒激動和各種應激狀態,會引起升高血糖的激素(如生長激素、去甲腎上腺素、胰升糖素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等)的大量分泌。承受精神應激較多的城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高於農村居民,腦力活動者患病率高於體力活動者。因此,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在生活中要注意調整心態,盡量減少精神緊張、情緒波動和各種應激狀態,保持心態平和、精神愉悅。

  4.定期測血糖,盡早發現無症狀糖尿病

  父母患有糖尿病的人,應將血糖測定列入常規體檢項目,即使血糖正常,也要定期測定。如果有糖尿病的蛛絲馬跡,如皮膚感覺異常、性功能減退、視力不佳、多尿、白內障等,更要及時檢查,仔細鑒別,以期盡早診斷,爭取早期治療的可貴時間。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常可預防並發症的發生,讓患者長期過上接近正常人的生活。

熱門圖文
糖尿病人的十大飲食誤區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對糖尿病患者而言,許多事物是不可以食用的,因

經常外出就餐吃出糖尿病

現如今,糖尿病作為影響人類健康的頭號慢性疾病,正以其高發病率而備受醫學界關注。我們知道,糖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