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糖尿病網 >> 糖尿病護理 >> 生活起居 >> “一學二改三減四降”防慢病

“一學二改三減四降”防慢病

  當下,慢性病的井噴態勢是對我國居民健康的重大威脅。據衛計委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確診的慢性病患者已超過2.6億人,因慢性病導致的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85%。對於這些人群,如何從源頭入手,由“病後治療”轉為“病前預防”?慢病的健康管理是關鍵。

  但現實問題是,我國的健康管理仍處於起步階段,居民健康素養也參差不齊。調查發現,每100個15~69歲的中國居民中,僅有8.8人具備基本的健康素養,了解基本健康知識和理念,掌握健康生活方式和行為內容。這就需要我們每個人從管好自己的健康做起,做到“一學二改三減四降”,再進一步影響親朋好友、同事、鄰居,從而形成全社會重視健康管理的風氣。

  一學:學會一套自我管理和日常保健的方法。健康管理的第一步,就是每個人都應給自己建立一份健康檔案,記錄身體的點滴變化,做好自我管理。一個人對自己的身體狀況了解得越多,越能更好地配合醫生做好診療工作。無論現在身體狀況如何,都應養成連續測量、記錄身體指標的習慣。記錄內容一方面是個人基本健康信息,如常聯系的醫生姓名和電話,過敏體質的人注明過敏原,是否有既往病史,是否有常服用藥物;另一方面應定期更新、補充信息,如血壓、血脂、血糖等各項指標的變化,體重、腰圍變化,運動、飲食狀況等。平時還應學習一些保健方法,從中醫來講,最基礎的就是要“順時養生”,在合適的時間做適合的事情,減少不良生活習慣等。學習保健養生知識一定要通過正規渠道,比如權威的報紙、雜志、書籍等,不能盲目聽信廣告宣傳。

“一學二改三減四降”防慢病

  二改:改變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和不良的生活方式。慢病高發很大程度上與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比如酗酒、抽煙、吃油炸食品、熬夜、久坐、缺乏運動等,都會引發心腦血管異常、冠心病、高血壓等系列慢病。相反,良好的生活方式不僅可以大大降低慢病風險,甚至還具有治療的作用。

  慢病防治是件綜合性的事,除了醫療藥物之外,平時養成健康規律的生活習慣,也有助於大大降低心腦血管疾病、冠心病等慢病發生的幾率。生活方式涉及方方面面。首先,營養是身體的基礎,要注意平時的飲食、三餐要規律、少在外面吃飯;戒煙限酒;要在醫生和有關專家指導下選擇適合你長期堅持的、適宜的運動。另外,要保持良好的睡眠和愉悅的心情。把生活習慣調整好之後,定期找醫生做體檢,這樣綜合起來可以使我們的健康安全系數更高。

  三減:減少酒精攝入、鍛煉不足、鹽攝入過量。慢病是生活方式病,國內外的研究均證實,要在全社會推廣“三個減少”。第一,減少酒精攝入。中國是飲酒大國,飲酒過量引起的相關疾病數量正在逐年走高。第二,減少體育鍛煉不足現象。因缺乏運動導致的肥胖人群,正邁入糖尿病的“後備軍”,並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第三,減少鹽過量攝取。因鈉鹽食用過多引起的高血壓患者仍在不斷增長。另外,還要堅決戒煙,調查顯示中國60%~70%的男性有吸煙史,這就要求建立更加嚴厲的控煙管理措施,讓他們不再吸煙。

  四降: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壓、降體重,即降低慢性病風險因素。降低慢病風險因素,需要醫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提倡醫生幾個“處方”一起開。首先是藥物處方。醫生有義務讓患者了解,保健品不能代替藥物、不要停藥、不要隨便減量等基礎知識。其次是運動處方。要告訴不同的患者,根據心功能的差異,應該從事什麼類型、什麼數量的運動,並細化到運動頻率、運動時間等,像個體化開藥一樣,有劑量處方,患者可通過運動輔助治療。第三是營養處方。營養處方同樣需要個性化。有的患者過瘦,有的過胖,不同地區有不同的飲食習慣,醫生必須因人而異,全面考慮上述問題。最後是心理處方。心理健康是降低慢病風險因素的重要環節,不少醫生沒有接受心理方面的常識性培訓,在治療時也往往忽略了患者的焦慮、恐懼等情緒。要根據患者的狀態進行心理輔導,比如出現明顯的興趣減退和睡眠問題,就要高度懷疑有心理問題了。

熱門圖文
糖尿病患者每天應做哪些運動

糖尿病患者每天應做哪些運動?合理的運動是保證健康身體的前提,應以每天增加一點點運動的標准原

糖尿病患者生活保健方法

糖尿病是我們的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對於這樣的疾病做好相關的保健護理,才能更有效的治愈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