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愛網”曾載文指出,如果經常飯後犯困,吃完就全身疲累,可能是身體發出的報警信號。它在警告你,目前的飲食結構不夠健康,可能會導致患糖尿病。
高胰島素水平是人體餐後困倦狀態的原因之一
國人的飲食有以下特點:A.午飯吃得很多;B.午飯碳水化合物比例很高;C.午飯血糖生成指數很高。這樣一來,飯後血糖總負荷非常大,其變化如過山車:在半個小時到45分鐘內,我們體內的血糖迅速上升,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使血糖又迅速下降,在2~3小時前後到達低谷。血糖大幅度下降會使人沒有力氣,昏昏欲睡。
不同血糖反應的食物作用亦不相同。吃大量精白細軟的主食,以及各種甜食,會造成血糖快速被吸收入血,胰島素水平快速升高,而胰島素高水平可能也是人體餐後困倦狀態的原因之一。2007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即便同樣吃大量米飯,吃高血糖反應的大米品種,和吃低血糖反應的大米品種相比,感覺困倦的時間會顯著提前。
高能飲食讓你在犯困中悄然得上糖尿病
在各種食物當中,給消化系統帶來壓力較大的就是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的食品。蛋白質類的食物需要較多的胃酸和蛋白酶,氨基酸被吸收之後的後期處理也最復雜,所以吃高蛋白食物給胃和肝髒帶來的壓力都比較大;而脂肪多的食物排空慢,還需要較多的膽汁來幫忙。上世紀90年代的研究已經確認,縮膽囊素(CCK)是促進困倦感的一個因素,而在攝入蛋白質和脂肪豐富的食物之後,CCK的水平會上升,人也就比較容易發生困倦。
美國杜克大學綜合醫學研究中心營養學家貝思·裡爾頓博士表示,日常飲食中,一次攝入太多的白糖、白面粉和甜飲料等簡單碳水化合物,容易導致血糖突然升高,使得細胞胰島素受體停止接收胰島素,過量的葡萄糖堆積在血液裡。與此同時,胰腺則“努力”產生更多的胰島素。如此惡性循環,使得人體器官負擔過重,得不到休息,出現昏昏欲睡、疲勞透支等感覺。長此以往,發生慢性胰島素抵抗。
吃得健康自然不會犯困
要想降低食物的餐後血糖反應,又不造成蛋白質的過量,有四個可行的措施:一是適當減少澱粉類主食的總量;二是不吃甜食,把精白細軟的主食部分換成粗糧、豆類和薯類,三是在吃主食的時候配合大量的蔬菜,特別是纖維含量偏高的綠葉菜和豆類蔬菜。最後,如果有條件的話,把一餐中的食物分成兩次吃,減少正餐食量,兩餐之間吃點加餐,也是個很好的措施。
另外,可以選擇一些更復雜的碳水化合物,比如,大麥、燕麥、藜麥、小麥、糙米等全谷食物、各種蔬菜和水果(其中不包括果汁)。這些食物需要更長時間才能消化,使血糖平穩上升。此外,飯後不應該立即坐在沙發上,而要適當活動,比如,散步15分鐘、洗碗或拖地等,幫助身體更快更有效地處理剛剛攝入的大量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