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
去年,王明小朋友被確診患有1型糖尿病,不得不每天注射胰島素來維持正常的生活和學習。一次在上完體育課後,他突然心慌出汗、眼前發黑,隨後暈倒在地、不省人事。急送醫院後,醫生說他出現了低血糖反應,後經靜脈推注葡萄糖後,王明的病情很快好轉,轉危為安。
那麼,王明小朋友為什麼會在劇烈運動後出現低血糖反應呢?原來,他在無劇烈運動的情況下,每天應用的胰島素量是恆定的,平時的飲食量也較穩定,這樣空腹及餐後血糖也就能維持在較理想的范圍內。但當運動量突然增加時,體內血液中的葡萄糖就會大量分解代謝,以便產生更多的能量來供給機體利用。這時,如果肝糖原不能及時轉化為葡萄糖以維持正常的血糖水平時,就會出現低血糖反應。
解讀
低血糖反應是糖尿病患者經常出現的急性並發症,發病急,來勢凶。輕者出現肢體顫抖、出汗、疲乏無力、面色蒼白、心慌眼黑、心動過速、有明顯饑餓感;重者可導致意識不清或昏迷。如果不及時搶救治療,可能會出現生命危險,低血糖對身體造成的近期危害遠比高血糖要大。無論是1型還是2型糖尿病患者,在糾正高血糖的同時,都要防止低血糖的發生,尤其是在劇烈運動以後或不能及時進餐時。
那麼,1型糖尿病患兒該如何防止低血糖的發生呢?
一般情況下,發生低血糖有以下三種原因:①胰島素用量不當,劑量過大;②進餐量太少或不能及時進餐;③活動量太大,體內熱量消耗過多又不能及時補充。王明的低血糖反應出現在體育課後,顯然與運動量過大有關。
1型糖尿病多發生在青少年時期,這些小患者體內胰島B細胞被破壞而不能分泌足夠的胰島素來滿足機體的需要,造成體內胰島素絕對不足,患者必須每天應用胰島素治療,才能保持正常的生長發育。天真活潑、貪玩好動是小朋友的天性,學齡時期的小朋友學習任務很繁重,體力和腦力消耗都較大,機體所需要的熱量相對較多,所以,對於正處在長身體階段的小朋友,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成分不能缺少;而且為了增強體質,讓患1型糖尿病的小朋友與正常的小朋友一樣健康地成長,必要的運動鍛煉也不能缺少。因此,患兒家長必須密切關注患兒的情況,避免可能引起低血糖的情況發生。
為了防止平時應用胰島素治療的1型糖尿病患兒發生低血糖,應當讓他隨時在口袋裡准備一些糖果或零食,以備在劇烈運動後及時食用。在低血糖發生的前期,常常會出現一些身體不適的先兆症狀,這時如果吃一些食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於常規的治療措施,如果患兒平時血糖控制得比較理想,一般不必調整胰島素用量和一日三餐的飲食結構及數量需要注意的是,1型糖尿病患兒最好不要一個人單獨活動或進行劇烈運動,活動時一定要有知道他病情的人監督。必要時可隨身攜帶一張卡片,寫上姓名、住址、患病情況以及與家人的聯系方式等,以便在患兒發生低血糖時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糖尿病運動量大降糖不靠譜
眾所周知,運動是糖尿病治療的“三駕馬車"之一,糖尿病患者通過經常運動 |
|
讓運動裝點你的生活
運動真的給我們增添了額外的負擔嗎?還是我們沒有領會運動的真谛?讓我們來聽聽運動專家怎麼說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