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治療是糖尿病患者血糖達標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國只有大約四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血糖達標,即使是已經使用胰島素的患者血糖達標率也只有37%。原因何在?專家蔡德鴻教授指出,患者對注射技術掌握不到位可能是造成我國血糖達標率低的重要原因。
今天是"糖尿病規范注射日"。如果您是正在進行胰島素治療的"糖友",發現自己的血糖沒有達標,那很可能就是您沒有掌握胰島素的正確注射方法。而近期發布的首個《中國糖尿病藥物注射技術指南》詳細講述了胰島素注射的步驟和技巧,對胰島素注射從准備到結束都制定了明確的規定。
注射前:
換新針頭、換注射部位
患者在開始胰島素注射之前,首先要洗手、核對胰島素類型和注射劑量。"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注射筆上留有用過的針頭,應立即拔下,換上新的針頭。"但目前有許多患者都沒能養成一針一換的好習慣,把針頭留在胰島素筆上,下次繼續使用,這樣會造成五大弊端:第一,容易使空氣(或其他污染物)進入筆芯;第二,會造成筆芯內藥液洩漏;第三,針頭中殘留的藥液會影響注射劑量的准確性,如果針頭內殘留的胰島素形成結晶,會堵塞針頭,妨礙注射。第四,注射筆用針頭重復使用後,很容易造成針尖鈍化,增加注射疼痛;第五,針頭重復使用還會導致皮下脂肪增生,血糖波動大,胰島素用量增加,最終使治療費用增加。
目前,疼痛和皮下脂肪增生是糖尿病患者在胰島素注射時最常見的兩大問題:在已接受過胰島素治療的患者中,50%因疼痛不願意進行胰島素治療,48%的患者注射部位有脂肪組織隆起或硬結現象。為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注射技術指南特別強調針頭要一針一換,不能重復使用。
關於注射部位的輪換,《注射技術指南》給出了三點詳細建議:
一、根據使用的胰島素種類選擇相應的注射部位。即"使用短效胰島素或與中效混合的胰島素時,優先考慮的注射部位是腹部。對於中長效胰島素,例如睡前注射的中效胰島素,最合適的注射部位是臀部或大腿。"
二、定期檢查注射部位。即"每次注射前檢查注射部位,判斷並避開出現疼痛、皮膚凹陷、皮膚硬結、出血、淤斑、感染的部位。如果發現皮膚硬結,請確認出現硬結的部位及硬結大小,避開硬結進行注射。"
三、定期輪換注射部位。即"每天同一時間注射同一部位(如:醫生推薦您每天早晨注射的部位是腹部,就應該一直選擇在腹部注射,不要隨意更換到其他部位)。每周按左右輪換注射部位(如:大腿注射可以一周打左邊,一周打右邊)。每次注射點應與上次注射點至少相距1厘米。避免在一個月內重復使用同一注射點。"
注射中:
是否捏皮看針頭長短
根據第二次全球胰島素注射技術近況調查顯示:59%的患者選擇大腿作為注射部位,而在大腿進行的全部注射中27%沒有捏皮,54%的患者在剛剛完成注射未拔出針頭時即提早松開捏皮。"這些錯誤的注射手法都會影響胰島素作用的效果。"蔡德鴻說。
《注射技術指南》明確指出,根據針頭的長短正確判斷是否需要捏皮以及注射的角度,規范掌握會對注射起到積極作用。具體來說,就是使用較短(4mm或5mm)針頭時,大部分患者無需捏起皮膚,並可90°進針;但使用較長(≥8mm)針頭時,需要捏皮和/或45°角進針以降低肌肉注射風險。
注射後:
立即拔針不可取
廢棄針頭不亂丟
在臨床操作中發現,注射完畢後立即拔出針頭可能會發生漏液的現象,使胰島素利用度降低,從而影響降糖效果。對此,《注射技術指南》明確指出:"當活塞完全推壓到底後,針頭在皮膚內應置留至少10秒鐘再拔出。"
注射後的注射器及注射針頭均屬於醫療污染銳器,不合理的處理不僅會傷及他人,還可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待針頭拔出後,應立即將針頭從注射筆上取下,將針頭或注射器放入專用廢棄容器內再丟棄。如果沒有專用廢棄容器,可以用加蓋的硬殼容器等不會被針頭刺穿的容器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