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糖尿病網 >> 糖尿病治療 >> 胰島素 >> 糖尿病胰島素新方法 >> 驅逐胰島素治療的“攔路虎”

驅逐胰島素治療的“攔路虎”

  

       要點聚焦:胰島素自問世以來,挽救了無數糖尿病患者的生命,然而在其推廣的道路上,至今還面臨著重重困難。這些困難就像一只只“攔路虎”,令許多將要接受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望而卻步,也使不少已經開始注射胰島素的患者朋友中途脫逃。難道這些“攔路虎”真那麼可怕嗎?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具體原因,妥善解決,掃除障礙。
  
  一號“攔路虎”:疼痛
  
  從未注射過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可能一看到又尖又細的針頭,心裡就發憷。但你如果詢問一下注射過胰島素的病友,他們會告訴你:注射胰島素的疼痛感非常輕微,甚至還不如蚊子叮得那一下。
  由於胰島素針比其他注射針纖細得多,因此在正常情況下,其疼痛感比注射其他藥物或疫苗接種要輕微得多。一般而言,胰島素腹部皮下注射,疼痛感最輕,且吸收穩定、注射方便。
  
  二號“攔路虎”:低血糖
  
  低血糖的確很可怕,尤其是無症狀性低血糖,有可能在毫無前兆的情況下直接導致患者昏迷。不過這不能怪胰島素,責任很大程度上要歸到使用者這一方,比如,胰島素注射劑量過大,注射後沒及時進餐或吃得太少,運動量增加但沒及時加餐……事實上,如果處理好以上問題,低血糖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患者一定要遵守醫囑,不可自行用藥。此外,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學會識別和處理低血糖,平時身邊要常備一些含糖小食品或飲料,以備不時之需。
  
  三號“攔路虎”:體重增加
  
  不少2型糖尿病患者連續使用胰島素一段時間後,血糖得到控制,自己的體重常有所增加,多數患者把責任全算到胰島素頭上,甚至因此而停用胰島素。對此,我們應該具有清醒的認識。誠然,在應用胰島素使血糖獲得控制後,隨尿流失的葡萄糖減少了,這等於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熱量損耗,導致一定程度的體重增加是可以理解的。應用胰島素後的體重增加,一般可以通過聯合用藥(二甲雙胍、阿卡波糖等)、飲食控制、增加運動等方式來控制,因此患者朋友不必對此多慮。
  
  四號“攔路虎”:胰島素抗體
  
  以前某些糖尿病患者在應用動物胰島素治療數月後,體內可產生胰島素抗體,使胰島素活性下降而影響療效,並導致胰島素用量逐漸增加。究其根源,可能是由於動物胰島素與人胰島素不完全一樣,存在一定的免疫原性,解決辦法是換用人胰島素。
  
  五號“攔路虎”:水腫
  
  水腫多發生在胰島素治療的初期,多見於面部,也有少數患者出現在四肢等部位,這大概與胰島素促進腎小管重吸收鈉有關,稱為“胰島素勝水腫”。這種水腫大多並不嚴重,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一般會在數日內(最長不超過1個月)逐漸自行消退。其處理方法主要是低鹽飲食,水腫嚴重者可酌情口服利尿劑(如安體舒通)。
  
  六號“攔路虎”: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多出現於開始用胰島素治療後不久,由於血糖迅速下降,引起眼晶狀體、玻璃體滲透壓改變,晶狀體內水分外溢致使屈光率下降,視物模糊,一般2~4周自愈。
  
  七號“攔路虎”:胰島素過敏
  
  胰島素引起過敏反應者並不多見,而且多發生於使用動物胰島素的患者,可能與胰島素本身或制劑中的雜質蛋白有關,由於人胰島素的雜質蛋白含量極低,故後者引起過敏反應可能性較小。過敏主要表現為注射部位的皮膚瘙癢、紅斑、皮疹及皮下硬結等。處理方法:①改用高純度的人胰島素;②經常變換注射部位;③酌情應用抗過敏藥。
  
  八號“攔路虎”:皮膚感染
  
  糖尿病患者皮膚出現感染有多方面的原因:①糖尿病患者組織含糖量高,這為細菌繁殖提供了“溫床”;②不注意皮膚衛生,注射時不注意無菌操作,使得細菌更易於侵入機體;③糖尿病患者抵抗力和恢復能力都較差,使得感染容易進一步擴散。由此可見,控制血糖是預防感染的根本,只要注意皮膚衛生和注射過程的無菌操作完全可以避免皮膚感染的發生。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