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糖尿病網 >> 糖尿病知識 >> 糖尿病檢查 >> 初診糖尿病不只是化驗血糖那點事

初診糖尿病不只是化驗血糖那點事

  張師傅最近有點兒煩,前不久單位查體發現血糖高,被確診為糖尿病。當他得知這個消息時,先是大吃一驚,繼而又疑惑不解。他心想,自己沒有什麼不舒服,只不過有點乏力,體重稍減而已,而且尿糖也是陰性,怎麼會是糖尿病呢?

  於是張師傅改日又到另外一家大醫院復查,診斷結果一樣,並且醫生還給他開了一些化驗單,包括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胰島功能、血脂、肝腎功能、血流變、心電圖、眼底檢查等等。他心想,既然糖尿病已經診斷明確了,還有必要再做這麼多檢查嗎?於是他就光拿點藥,化驗檢查沒做就回家了。

  此後,張師傅參加了我院定期舉辦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講座,並在會後向我提了一連串的問題:“尿糖陰性能算是糖尿病嗎?糖尿病不就是血糖高嗎,為什麼要化驗其他項目?我視力很好,為什麼還要檢查眼底?”經過筆者一番耐心細致的講解,張師傅心中的疑惑解開了。

  由此我想到,諸如此類的問題在門診可謂司空見慣,如果不將這些問題解釋清楚,患者對檢查可能不配合,甚至還會引起誤解,進而影響到患者的診斷和治療。

  我們知道,糖尿病的可怕之處並不在於“血糖高”,而在於糖代謝紊亂所導致的各種急、慢性並發症。因此,患者到醫院看糖尿病,除了明確診斷以外,還應進一步作病情評估, 明確是否存在酮症酸中毒、乳酸性酸中度等急性並發症以及心、腦、腎、眼等靶器官的損害。只有把糖尿病診斷、分型、並發症等一系列問題徹底搞清了,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針對性治療,從而達到看病的目的。那麼,糖尿病患者究竟應做哪些檢查呢?

  與診斷、分型有關的檢查

  血糖:是診斷糖尿病的依據,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後2小時血糖。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標准,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餐後2小時血糖≥11.1mmol/L即可診斷為糖尿病。需要注意兩點:一是不能忽視餐後血糖,它對早期糖尿病的診斷意義更大;二是尿糖陽性僅能作為糖尿病的診斷線索,不能作為診斷依據。換句話說,不能根據尿糖陽性或陰性確診或排除糖尿病。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試驗):當患者空腹或餐後血糖比健康人稍高,但還沒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准時,就需要進一步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來確定究竟是糖調節受損還是糖尿病。

  胰島功能測定:包括胰島素釋放試驗和C-肽釋放試驗。通過測定患者空腹及餐後各個時點的胰島素及C-肽的分泌水平,可以了解患者胰島功能的衰竭程度。此外,根據胰島素分泌曲線的形態特點,還有助於對糖尿病進行臨床分型。

  B細胞自身抗體檢查:包括谷氨酸脫羧酶抗體、胰島素自身抗體、胰島細胞抗體等等。此項檢查主要用於糖尿病的分型,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患者往往抗體呈陽性,2型糖尿病則否。其中,谷氨酸脫羧酶抗體在血中出現早、持續時間長,故臨床意義最大。反映血糖平均控制水平的檢查無論空腹還是餐後血糖,反映的均是某一時刻的血糖值,其結果會受到很多偶然因素的影響,血糖波動大的患者尤其如此。要想准確了解一段時期內血糖的總體水平,就要查:

  糖化血紅蛋白(HbA1c):正常值為4.0%~6.0%。HbA1c不受一些偶然因素的影響,能客觀准確地反映近2~3個月內的總體血糖水平。糖化血清蛋白: 正常值為1.5~2.4mmol/L,可以反映近2~3周內的總體血糖水平。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