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也是一個高花費、高死亡的疾病。許多糖尿病專家較早地認識到僅靠治療已不能有效遏制糖尿病,並開始在高危人群中從事糖尿病的預防工作。而糖耐量受損(IGT)者是最重要的糖尿病高危人群,每年有1.5%~10%進展為糖尿病。荷蘭一項調查表明50~75歲IGT者每年有13.8%演變為糖尿病。中國大陸及香港地區的報告,中國人IGT者向糖尿病轉化危險居世界前列,達8%~11%/年。
1997~2002年間發表了幾個大型對糖尿病高危人群進行干預來預防的前瞻性研究:中國的大慶糖尿病預防研究,芬蘭的DPS(DiabetesPreventionStudy),美國的DPP(DiabetesPreventionProgram)和歐洲的Stop-DIDDM研究。結果顯示:1、糖尿病是各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而且已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2、已知IGT、IFG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若伴有肥胖、高血壓、脂類代謝紊亂、高齡、糖尿病家族史則危險性更大。這些危險因素較易確定。3、生活方式及藥物干預已被證明能有效地降低IGT者的糖尿病發生率,且同時可以降低血壓、血脂。 一、在IGT人群中進行干預預防糖尿病的合理性 美國Pima印地安人群的研究顯示,2型糖尿病發病存在兩階段模式,第一階段:從糖耐量正常NGT演變為IGT,在此階段胰島素抵抗起主要作用。第二階段:從IGT進一步惡化為糖尿病,在此階段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功能損害都起重要作用。所以胰島素抵抗是正常人群發生2型糖尿病的基本因素。這種胰島素抵抗來自遺傳和“有害”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環境因素中飲食攝入過多和體力活動減少引起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在全世界流行的最重要的因素。大慶市629例非糖尿病人群6年隨訪中發現,基線血糖正常、血糖水平相似的人群中BMI>27者的糖尿病發病率為BMI<24者的4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體重減輕10%~20%可顯著改善血糖控制和胰島素抵抗,因此,以健康飲食和增加體力活動為主要內容的生活方式干預將有助於高危人群預防糖尿病。 在芬蘭DPS研究中改變生活方式不僅可以減少發生糖尿病的風險,也會降低研究對象的血壓及血甘油三酯水平,因此也會起到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
妊娠糖尿病患者在產後6周務必要監測血糖
妊娠糖尿病目前在孕婦中的患病比例逐年上升,妊娠糖尿病產婦的產後康復越來越受到關注。由於產後 |
![]() |
哪些准媽媽會成為典型妊娠糖媽媽
妊娠糖尿病對媽媽和寶寶的健康都非常不利。到底哪些准媽媽易成為糖媽媽? 一項關於妊娠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