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療法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石,絕大多數糖尿病患者都能充分意識到這一點。然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由於受某些錯誤觀念的誤導,往往陷入誤區,結果非但沒能使病情得到改善,而且給生活質量帶來了許多不良影響。
誤區1飲食療法=饑餓療法
臨床實例:如今人們生活水平高了,隨之而來的是糖尿病患者也越來越多。這不,隔壁的張大爺最近因為口渴、消瘦,去醫院一查果然是糖尿病。醫生告訴他,糖尿病屬於富貴病,與飲食有很大的關系。張大爺覺得醫生的話在理,可不是嗎?在過去那連肚子都填不飽的貧困年代裡,壓根就沒聽說過糖尿病這個詞,看來很有必要回到解放前。從此以後,他寧可忍饑挨餓也不多吃一口,不久,張大爺去醫院復查血糖,嘿,血糖還真正常了,於是張大爺對病是吃出來的這句話愈加深信不疑。三餐吃得更少了,有時甚至一頓飯吃不了一兩,經常餓得心慌出汗、眼花手抖,直到有一天夜裡出現了嚴重低血糖昏迷,如果不是發現搶救及時,很可能連命都搭上了。
專家點評:飲食治療是控制糖尿病的基礎,合理的飲食治療有助於降低血糖、控制體重、減輕胰島細胞的負擔,少數輕症糖尿病患者甚至只需控制飲食便能使血糖維持正常,因此,飲食療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飲食治療饑餓療法。如果患者進食量太少(每天主食低於150克),不僅容易出現低血糖及饑餓性酮症,而且還會出現低血糖後反跳性高血糖(即“蘇木傑現象,導致血糖大幅波動,反而不利於血糖控制。不僅如此,由於熱量攝入不足,還會造成體內自身脂肪及蛋白質過量分解,導致身體消瘦、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
因此,科學的飲食療法應該是在保持膳食平衡的基礎上,因人而異、適當地限制飲食的總熱量,即根據患者年齡、胖瘦、勞動強度等具體情況,在不影響正常生長發育和日常工作與生活的前提下,適當地控制進食量,並注意飲食多樣化,而不是一味地忍饑挨餓或偏食。
一般情況下,糖尿病患者每頓主食不超過2兩(100克),不低於1兩(50克);主張少食多餐,即把正餐的主食勻出一小部分,如半兩(25克)主食或者1個雞蛋(50克)作為加餐用;可以多吃些低熱量、高容積、富含膳食纖維的食品,如各種綠葉蔬菜。
誤區2主食少吃,副食不限
臨床實例:張阿姨自從查出糖尿病以後,每頓飯主食比過去吃得確實少多了,但雞、鴨、肉、蛋等副食品的攝入量卻明顯增加,而且平時每當肚子餓了,就用堅果類零食來充饑。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張阿姨發現自己血糖控制得並不好,她有些納悶,自己吃得並不多呀?那麼,問題究竟出在哪兒呢?
專家點評:糖尿病飲食療法的首要原則是控制總熱量的攝入,這表明不僅主食的量要控制,副食的量同樣也要控制,不能因為副食含糖少,就隨意多吃。
主食(米、面等)固然是熱量的主要來源,但副食(雞、鴨、魚、肉、蛋、各種堅果等)所含的熱量同樣不可忽視。1克糖類產4千卡熱量,1克蛋白質也產4千卡熱量,而1克脂肪可產9千卡熱量。副食中的蛋白質和脂肪進入人體後有相當一部分可以通過糖異生作用轉變成葡萄糖,因此,如果副食吃得太多,同樣也會升高血糖。不僅如此,高脂肪、高熱量飲食還會導致肥胖,使血脂升高,加速動脈硬化,引起心腦血管並發症。
有些糖尿病患者經常花生、瓜子不離口,認為這樣可以減輕饑餓感。殊不知,堅果屬於高脂肪、高熱量食物,100克堅果(如花生、瓜子、核桃、杏仁等)所含的熱量相當於200克主食,30粒花生米(約12克)所含的熱量相當於1湯匙植物油(10克)或者25克面粉或大米。因此,堅果類的零食不能隨便吃。
張阿姨盡管主食吃得很少,但血糖總控制不好,就是因為副食及堅果類零食吃得太多。
誤區3進餐不定時定量或者不吃早餐
臨床實例:王經理晚睡晚起的生活習慣由來已久,經常不吃早餐。查出糖尿病以後,王經理的這個習慣依舊未改,甚至還為此找了個貌似有理的借口不吃早餐有助於控制飲食,不僅如此,王經理平常吃飯也沒什麼規律,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到正常用藥,因此,王經理的血糖一直控制欠佳,而且曾多次發生過低血糖。
專家點評:王經理的這種做法是完全錯誤的。因為它違背了糖尿病飲食管理當中的一條重要原則定時定量、少食多餐,任意減少餐次、饑飽不均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如果不吃早餐,隔夜空腹時間如果太長,很容易造成血糖偏低甚至低血糖,而低血糖又會引起反跳性高血糖,導致血糖忽高忽低進而完全失控。而且,病人如果不吃早餐,中餐的進食量勢必會增加,這樣不僅對控制全天的總熱量沒有太大的幫助,而且使午餐後血糖明顯升高,所以,糖尿病患者三餐一定要定時定量,必要時,還需要在兩餐之間及睡前加餐。
注意:加餐並非加量,而是從三次正餐中勻出一部分食物留做加餐用,這樣做既可以預防低血糖,又可以防止餐後高血糖,有利於平穩控制血糖。
誤區4多吃點沒關系,加大藥量便可
臨床實例:老劉是一家企業的辦公室主任,每天應酬不斷,頓頓不是喝高了,就是吃多了,飲食控制對他簡直難上加難。沒有辦法,老劉只好加大降糖藥的用量,他以為這樣就可以把多吃的食物抵消掉,而不必擔心血糖升高了。
專家點評:不少糖尿病患者認為,只要用上降糖藥(或胰島素)之後,就可以隨心所欲,想吃什麼就吃什麼,願吃多少就吃多少,而不必再嚴格控制飲食了。這種觀點其實是不對的,原因有二:一是暴飲暴食會增加胰島細胞的負擔,加速胰島功能的衰竭,使口服降糖藥的療效逐漸下降甚至於完全失效,最終即使用上胰島素,血糖依舊控制不好,導致各種急、慢性並發症接踵而至;二是藥物過量應用,會增加其對肝腎的不良反應,嚴重的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多吃飯多吃藥的做法並不可取。
事實上,不論是那種類型的糖尿病,不管糖尿病的輕重如何,也不管患者是否已接受藥物治療,都不能放松對飲食的控制,因為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只有在飲食控制的基礎上輔以藥物治療,才能取得理想的降糖效果。否則,即便藥物再好,療效也要大打折扣。
誤區5水果含糖多,絕對不能吃
臨床實例:李大媽喜愛吃甜食,尤其是各種時令水果,更是她的最愛。不過,自從查出糖尿病之後,李大媽對一切水果都敬而遠之,再也不敢問津了。
專家點評: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這些對糖尿病患者都是有益的。水果中所含的糖分主要是果糖,此外還有少量葡萄糖及蔗糖,而果糖在代謝時不需要胰島素參與,所以,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後可以少量進食水果,大可不必一概排斥。
各種水果的糖分是有區別的,西瓜含糖最低約為4%,棗、甘蔗、山楂含糖較高約為20%,在嚴格限制總熱量的前提下,適當進食一些含糖量較低的水果(如櫻桃、西瓜等)是允許的。但要放在兩餐之間或睡前吃,並將水果的熱量計入在總熱量之內,並從主食中扣除這部分熱量,譬如吃200克橘子或蘋果就要少吃25克主食。當然,在血糖控制不理想時暫不宜進食水果,此時可將西紅柿、黃瓜等蔬菜當作水果吃,等病情平穩後再作選擇。
誤區6吃干喝稀都一樣
臨床實例:王大娘前不久曾因糖尿病入院治療,住院期間,無論是空腹血糖還是餐後血糖都控制得很好。出院後王大娘繼續按原方案治療,前兩天去醫院復查,發現餐後血糖很高。醫生經過了解得知,王大娘有早餐喝稀飯的習慣,早餐後血糖高很可能與之有關,於是建議她早餐改吃干食,幾天後,王大娘再去復查,餐後血糖果然恢復正常了。
專家點評: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進食等量大米做成的干飯和稀飯對餐後血糖的影響有很大差別,喝稀飯的患者餐後血糖顯著升高。這是因為煮爛的稀飯很容易被腸道消化吸收,胃排空時間比較短,故餐後血糖上升得較快、較高。相比之下,干飯消化、吸收及排空較慢,因而餐後血糖上升得較緩、較低。糖尿病患者早餐後、午餐前的血糖處於一天當中較難控制的時段,如果早餐堅持吃干飯,將有助於此間的血糖的控制,進而有利於全天血糖的控制。所以,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應改變喝稀飯的習慣。
誤區7無糖食品多吃無妨
臨床實例:趙女士平日嗜糖如命,各種小甜點、冰淇淋啊,幾乎天天不斷。自從患上糖尿病之後,醫生建議她不宜再吃此類甜食,這讓她簡直難以忍受。後來,趙女士在超市中偶然發現有無糖糕點出售,這不禁讓她大喜過望,每次逛超市,都要大包小包地采購一大批,然後回到家裡無所顧忌地猛吃一通,用她的話講反正是無糖的,多吃點也不要緊。不過沒多久,她的血糖水平又回到了從前。
專家點評:有些患者錯誤地認為,市場上銷售的無糖食品不含糖,可以隨便吃,不需要控制。其實,所謂的無糖食品只不過是不含蔗糖而已,有些則是加入了甜味劑(如木糖醇),這些甜味劑可增加食品的甜度,但不增加食品的熱量。但是,無糖食品畢竟都是澱粉做的,與米飯、饅頭一樣,吃多了同樣會導致血糖升高。因此,不可被無糖二字所迷惑,不加節制地大量食用。需要說明的是,無糖食品沒有確切降糖療效,不能本末倒置放棄降糖藥物治療而用它來代替。
誤區8只吃粗糧,不吃細糧
臨床實例:王大伯是一位老糖尿病患者。不久前,在一次糖尿病健康教育講座上聽說膳食纖維具有降糖、降脂、通便等多重功效,而粗糧裡富含膳食纖維。王大伯照葫蘆畫瓢,從此以後就只吃粗糧,一點細糧也不吃。
專家點評:多吃點粗糧的確對糖尿病有益,但不必矯枉過正,一點細糧也不吃。事實上,就糖類的含量而言,面粉、大米、小米及玉米等主食相差無幾,大體為75%~80%。但由於小米和玉米富含膳食纖維,可以減緩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因此,攝入同等量的粗糧和細糧,餐後血糖升高的程度有一定差異。如進食100克玉米,其80%的糖類轉化為血糖;而食用同等量的面粉,則90%轉化為血糖,即兩者的血糖生成指數不同。此外,粗加工的面粉含糖量低(約60%),其血糖生成指數也低。目前,市場上的糖尿病食品很多是由這類面粉制成的。基於上述原因,血糖居高不下者,不妨用粗糧代替細糧。而通常情況下,盡量采取粗、細糧搭配。但無論粗糧、細糧,均應依糖尿病飲食處方而定,粗糧也不能無限制地多吃。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吃太多富含膳食纖維的粗糧,有可能增加胃腸道的負擔,並影響蛋白質和一些微量元素的吸收,時間長了容易造成營養不良,反而對身體不利。所以,無論吃什麼,都應該適度、平衡,選擇主食也要粗細搭配。
誤區9口渴也不喝,過度限水
臨床實例:春節以後,彭先生不明原因出現口渴、多飲、多尿,每天夜裡因小便要起好幾次床,後經醫院檢查確診是2型糖尿病。現在,他除了正常服藥和控制飲食以外,甚至連水也不敢多喝一口,在他看來,多尿等糖尿病症狀與喝水多有很大關系,少喝水可以減少小便次數及尿量,因此,他平時即使再渴也不肯多喝一口水,直到有一天,彭先生因為糖尿病高滲性昏迷住進了醫院,才明白這都是過度限水惹的禍。
專家點評:彭先生的這種做法顯然不妥。糖尿病患者多尿是因為大量的葡萄糖從尿中排出,發生了滲透性利尿的結果。而口渴、多飲正是人體對高血糖及體內缺水的一種保護性反應。如果糖尿病患者嚴重失水而又得不到及時補充,將會進一步加重高血糖及體內高滲狀態,造成機體內環境紊亂,嚴重者會發生高滲性昏迷而危及生命。故糖尿病患者只要沒有心、腎源性疾病,就不要盲目限制飲水,每天進水量至少應達到1500~2000亳升。小便量越多,越要多補充水分,盲目限水會導致機體脫水、電解質紊亂、血黏度及血糖增高。
誤區10不講究烹饪方法
臨床實例:自從患上了糖尿病以後,劉女士一改過去頓頓大魚大肉的習慣,主要以粗糧和青菜為主。不過為了滿足自己的口味,劉女士每次做菜放油都很多,而且經常吃一些煎炸食品,血糖控制得一直不甚理想。為此,她向營養師討教,醫生告訴她,問題出在烹饪方式上,油吃得太多會導致熱量攝入過剩。
專家點評:許多糖尿病患者對吃什麼及吃多少都很在意,但對菜的烹饪方法卻不那麼講究。其實,後者也是飲食治療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制作菜肴的過程中如果烹饪方法不得當,在菜肴中加入了大量的油、澱粉、調味品,無形中就會增加菜的熱量,不利於血糖控制。建議糖尿病患者盡量采取涼拌、清蒸、水煮等烹饪方法,盡量避免煎炒、油炸及用澱粉掛糊。
糖尿病患者應如何檢測血糖呢
現在很多糖尿病人都不能定期監測血糖,有的患者甚至一年才監測一兩次,沒有症狀時干脆就不監測, |
|
糖尿病患者用藥的五大誤區介紹
現在隨著我們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發病率也在不斷的增加,影響了病人的正常生活也給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