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大多起病緩慢,經常在體檢或發生了並發症後發現。由於在發現時病情可能已經持續相當長的時間、所以患者可能出現認知損害、情緒障礙、行為改變,甚至性格也會發生變化。
認知損害包括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抽象思維能力降低等方面。其中記憶力下降尤其使患者感到不便,剛剛做過的事、說過的話馬上就忘記了,很多人剛過中年,由於患了糖尿病,出現記憶力減退和注意力容易分散,生活、工作也受到很大影響,如果患者對此沒有心理准備,盲目著急緊張,反而對治療不利。
另外,糖尿病患者還會出現情緒障礙主要包括焦慮和抑郁、情緒沮喪、容易發火。在病史較長的患者中,可能出現對治療失去信心的情況,以至於患者情緒低落、不願繼續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對前途喪失希望、甚至自殺。
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現行為的變化,比如過去很勤快的老人,現在每天不願動彈;過去交友很廣經常談笑風生的人,現在寧可一個人呆著。周圍的親人最先發現患者的這些變化,很多人對此感到無法理解,干是對患者斥責或埋怨。殊不知,糖尿病患者的行為變化可能正是他們情緒障礙的表現,應細心觀察。
也有的糖尿病患者會發生人格變化。如果在病前患者屬於比較孤獨、淡漠、難以適應外部環境、與別人不友好等類型,患病後可能趨向於更加封閉自己,了解到的糖尿病相關知識不願與別人及時交流,自己出現新問題也不願對周圍親人提起,這勢必不利於保持心理平衡,也不利於疾病的恢復。因此,更需要醫護人員及患者家屬給予理解和幫助。
針對心理問題,最根本的方法是治療糖尿病。目前糖尿病是終身疾病,但是只要積極控制飲食、體育鍛煉、接受糖尿病相關知識的教育、藥物治療和自我監測,患者就能夠很好地控制血糖水平。當然,更要針對心理問題有目的地進行調整,進行記憶鍛煉,一些問題可以迎刃而解。
6招助糖友擺脫便秘煩惱
陳生是一位老糖友了,自從發現自己有糖尿病後,他完全改變了自己以前的飲食習慣。但之後他發現, |
|
如何盡早發現糖尿病症狀的“苗頭”?
據有關資料報道,全國抽樣調查表明,全國糖尿病患病率已達11%,另外還有20%的人糖耐量異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