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糖尿病網 >> 糖尿病護理 >> 糖尿病血糖監測 >> 自我監測血糖 你我都要做

自我監測血糖 你我都要做

  50多年來,醫學界一直強調糖尿病患要控制好血糖,但是2008年初美國官方衛生機構的一項大型研究調查結果卻出現血糖控制得很好的糖尿病患死亡率反而比較高,顛覆以往的論點,這個結果也使得以上萬名中老年第二型糖尿病患為對象的研究被迫喊停。

  面對出乎意料的研究結果,病友該何去何從?榮總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蔡世澤主張,在未有確切定論前,病友還是應該要好好控制血糖,以維護生活品質。

  血糖控制是否必要?

  站在美國糖尿病協會的立場認為,血糖控制是必要的,而且必須是務實的控制,每個病人的情況不同,病友要調整治療必須和照護團隊做好事前的谘商,不要自做主張就放棄治療。

  無論如何,蔡世澤醫師強調控制好血糖,不易產生小血管病變所引起的視網膜、腎臟的毛病,起碼可以有較佳的生活品質,在醫界沒有做出更精確的研究報告前,還是遵從醫囑控制好血糖為上策。

  糖尿病影響生活品質至鉅,如果不好好管控血糖,對大血管、小血管造成傷害都會影響生活品質,以往認為血糖盡量降到正常值的信條,就算不見得是定律,但兩害相權取其輕,控制血糖仍為糖尿病患的第一要務。

  血糖的作用

  當我們攝取米飯、麵條等富含澱粉的食物後,經過腸道酵素的作用分解成為葡萄糖。而血糖就是指血中葡萄糖的含量,通常飯後血糖會較空腹時來得高。血糖藉著血液運送到大腦、肌肉及其他組織作用部分產生熱能,相當部分葡萄糖則在肝臟及肌肉合成為肝醣,儲存備用。

  楚河漢界的胰島素與升糖素

  血糖下降時,導致交感自律神經出現功能的亢進,刺激腎上腺分泌腎上腺素,前奏的低血糖症狀,包括心跳加快、盜汗、皮膚濕冷、手發抖、頭暈等,這些症狀具有警告作用,提示當事人身陷危機,必須立刻處理;嚴重者則會因為腦部缺氧而意識不清,甚至昏迷,繼而腦死。

  當我們食用了澱粉類食物後,血糖就會升高,這時必須仰賴由胰臟的胰小島所分泌的荷爾蒙──胰島素來幫助糖分進入身體細胞作為產生熱量或合成肝醣的塬料。

  相對地,胰小島也會分泌另一種與胰島素對抗的荷爾蒙,稱為升糖素,當人體血糖下降時,升糖素會刺激肝臟將儲存的肝醣分解成為葡萄糖,以補充血糖的不足。

  低血糖症與糖尿病

  標準的血糖濃度,空腹應該介於70到100mg/dl,飯後2小時血糖則是140mg/dl以下。空腹超過126mg/dl,飯後200mg/dl以上,可診斷為糖尿病。

  戴教授表示,空腹測量的最佳時間是前一晚晚餐後即禁食,次日早餐前抽血檢測;而飯後則是吃第一口飯開始計時,滿2小時時抽血。但是如果一餐飯吃得過久,甚至晚宴時間拖長到2個小時,則不宜作為抽血驗血糖的樣本。

  血糖過低會發生低血糖症,而高血糖造成的糖尿病,則會產生種種的病理變化,包括大血管硬化的速度加快或是發生特異性糖尿病合併症(腎病變、視網膜病變等)。

  糖尿病分成第一型糖尿病與第二型糖尿病,第一型主要是因為胰島素分泌絕對不足,第二型則是目標器官如肌肉、肝臟等對胰島素產生拮抗作用,或是胰島素分泌不好所造成。根據統計,台灣目前約有110萬人飽受糖尿病困擾,2%是第一型糖尿病患者,95%以上是第二型。

  自我監測血糖,你我都要做

  戴教授建議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一天注射4次胰島素的人,更需要勤快測量血糖,視血糖的變動來機動性地調整胰島素劑量。第二型患者如果控制良好的話,就不需要測量太多次,大概一個星期數次即可。

  若不是糖尿病患者,但是為得糖尿病的高危險群,戴教授認為20歲以後就需要開始定期測量血糖值,危險因子越多者,應該越早開始,假使家中備有血糖機,一~三個月檢測1次即可,通常以測量飯後2小時血糖值比較敏感。

  如果血糖完全正常,也沒有任何危險因子的人,萬芳醫院邱妃杏衛教師建議跟著健保提供的45歲以上三年1次免費健診做血糖檢測,再加上平時多注意飲食與運動,預防高血糖疾病上身。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