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胰島素是不少糖友對抗糖尿病的重要途徑,但長期扎針不僅帶來痛苦,還可能導致扎針部位局部感染。目前醫學界還沒有找到能替代胰島素的藥物,因此,減少注射頻率,提高生活質量,是降糖藥物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長效藥提高生活質量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聯合生物醫學工程系顧臻教授和其博士生狄瑾發明的長效胰島素給長效降糖藥帶來了新思路。
“我們利用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納米微球儲存胰島素,再將載有胰島素的納米材料注射入患者的皮下組織。利用超聲波產生的刺激,便攜儀器可控制胰島素的釋放”。顧臻解釋道,這項技術還可根據患者的病情和每天的飲食情況調節用量。
長效藥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避免患者胰島素注射量出現偏差而造成的意外情況。一位藥企相關人士告訴記者,長短效結合對於降糖藥來說是很有必要的,這能保證患者在合理用藥的前提下減少痛苦,也便於醫生根據臨床情況選擇。
解決血糖波動是目前難題
新藥的研究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在這項發明中,顧臻帶領的團隊面臨的最大困難莫過於如何精確控制胰島素的釋放量。僅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他們就進行了為期一年的動物實驗。
除了控制釋放量,血糖波動是降糖藥需要克服的又一大難題。人的血糖是一個動態的數值,吃飯、休息、運動都會讓它改變。目前臨床上運用的胰島素泵,能根據患者的血糖變化,調節胰島素的用量,口服藥物很難達到這一點。狄瑾表示:“目前,長效胰島素如何控制患者波動的血糖,在長時間用胰島素時還能保持穩定,需要進一步臨床試驗研究。”
個體化用藥是最終目標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糖尿病護理研究中心主任約翰·布斯認為,長效藥對糖尿病患者有極大意義,“這不僅可以解決患者長久以來因頻繁扎針所產生的痛苦,還能提高用量的精准性,更安全。”
長久以來,糖尿病用藥一直都存在著缺乏規范化和個體化用藥兩大缺陷。狄瑾說,就好比病情類似的兩位糖尿病患者,一位肥胖,另一位非常消瘦,兩人用藥的情況就應有所不同。肥胖患者可能還要針對血脂等指標用藥控制,這就要考慮到藥物的相互作用。
長效降糖藥前景廣闊
北京大學糖尿病中心主任醫師紀立農認為,目前的口服長效降糖藥一直因為難以控制胰島素在血液中的濃度而很難取得實質上的進展。胰島素雖然可以長期控制糖尿病,但同樣無法根據血糖的波動而調整胰島素在體內的濃度,療效仍不夠滿意。而上述研究的機制在控制胰島素濃度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可以說為患者與糖尿病斗爭提供了新的武器。他還表示,這也為我國長效降糖藥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
紀立農告訴記者,當前我國也正在研制作用更平穩、低血糖危險更低的長效胰島素。畢竟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終生使用藥物,長效降糖藥可以方便患者,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還能降低因用藥不規范、頻繁打胰島素引起感染的後續治療成本。可以說,它不僅有醫學上的價值,還為經濟治療疾病帶來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