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糖尿病網 >> 糖尿病治療 >> 中醫治療 >> 糖尿病防治:飲食+心態+運動(圖文)

糖尿病防治:飲食+心態+運動(圖文)

  

  糖尿病目前已成為繼癌症、冠心病之後的第三種嚴重危及人們生命健康的疾病。在我國,每10人中就有1人是糖尿病患者,發病率躍居世界第一。“糖尿病可預防可控制,只要保持合理膳食、樂觀心態和適當運動,糖尿病患者可過正常人一樣的生活。”國家中醫管理局中醫科普專家、北京房山區中醫醫院副院長、內科主任醫師張紅表示。

  營養過剩致發病率高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壓力的加劇,糖尿病的發病率近年來逐年攀升,且呈年輕化趨勢。臨床觀察發現,過去糖尿病患者年齡主要在50歲以上這個年齡層,而現在40歲上下年齡段的患者越來越多。   我國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初糖尿病患病率僅為0.67%,2002年增到2.6%,到現在已猛增至9.7%。“生活水平好了,發病率反而居高不下。過去很多疾病是由營養不良引起的,而現在則多由營養過剩導致的。” 張紅坦言,糖尿病可導致多系統損壞,出現並發症,嚴重者可致死亡。例如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壓發病率比正常人高1.7倍,缺血性心髒病與腦中風高3倍,下肢壞疽高5倍,腎功能衰竭高17倍,雙目失明高25倍。   糖尿病發病既有先天遺傳因素,也受後天生活不節律影響。張紅提醒,糖尿病初期表現為口舌干渴、腰酸腿軟、視力模糊,皮膚瘙癢、多汗、肥胖和或消瘦,少部分人還伴有牙龈病變,有以上症狀的要及時去醫院檢查。     中醫治療得天獨厚   糖尿病以高血糖為主要標志,臨床典型病例可出現多尿、多飲、多食、消瘦等表現,即“三多一少”症狀。中醫稱其為“消渴證”,對它的認識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幾千年前,在《黃帝內經·素問》中就記載過“消渴證”這一病名。漢代名醫張仲景《金匮要略》的消渴篇對“三多”症狀亦有記載。糖尿病患者的小便是甜的,病名由此而來。   “中醫治療糖尿病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張紅介紹,在糖尿病初期、血糖波動較大、減少繼發性降糖失效的情況下,中醫進行干預治療有明顯療效。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伴有並發症,多種疾病交雜使得病情更為復雜。“這時候中醫運用整體觀,對各種疾病進行辨證,因人制宜進行綜合治療,效果明顯、副作用小,能有效緩解症狀,提高病人生活質量。”   張紅提出,針對糖尿病初期患者,中醫中最為常用經方的是“白虎加人參湯”,在疾病後期,可用“腎氣丸”、“六味地黃丸”。“中醫開方多是湯藥,一人一方,因病論治,不同病症藥物用量酌情增減。” 也可用中藥代茶飲,輔助治療,以及對於糖耐量異常的病人進行治療,常根據病人的不同體質選用不同的干預治療。     均衡營養是防控關鍵   “糖尿病”三個字,重在“糖”字,就是涉及到飲食方面。糖尿病在古代為帝王貴族之病,多發生在肥胖、多食富有者之中。如《黃帝內經》曰:“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素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傳統中醫認為,消渴多因嗜酒厚味,損傷脾胃,運化失職,消谷耗津,縱欲傷陰而改陰虛燥熱發為本病。   在生活中,常有患者認為糖尿病者就不應該吃糖分高的食物,少吃或不吃主食,張紅指出,這是誤區。“合理膳食、適當運動、樂觀心態是防控疾病的三大法寶,其中科學的飲食習慣是至關重要的因素,任何一類食物過多或過少食用都不恰當。”她建議,在每天吃的食物中,脂肪和蛋白質的比例最好分別占1/5,2/5-3/5為碳水化合物。協和醫院營養專家有一個簡單的估算方法:在一個6寸的餐盤裡,蔬菜占1/2,主食占1/4,肉類占1/8,蛋白質占1/8,是均衡營養的最佳搭配比。   張紅還提醒,晨練的患者切忌空腹運動,應在餐後40-60分鐘再鍛煉。此外,老人或家庭婦女經常遇到小廣告或推銷商說是某藥品治療糖尿病有奇效、可治愈。她強調:“不要聽信廣告,糖尿病可防可控,定期監測血糖,定期接受糖尿病教育,定期到醫院就診,保持好的生活習慣和心態才是最重要的。”   北京商報記者 夏姗姗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