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參是一味著名的傳統中藥,具有祛瘀止痛,活血調經,養心除煩,排膿生肌等功效。臨床常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症瘕積聚,胸腹刺痛,心煩不眠,瘡瘍腫毒等病症。近年來,隨著臨床應用的日益廣泛和藥效學研究的不斷深入,發現丹參在治療許多疑難病方面具有卓越功效,現介紹如下。
“一味丹參,功同四物”
學過中醫的人都知道,中醫有“一味丹參,功同四物”的說法。“四物”即四物湯,由當歸、川芎、白芍、熟地四味藥組成,是補血調經的基本處方,常用於治療血虛導致的眩暈、月經不調、經行不暢、耳聾、口唇及爪甲無華等,具有較好的效果。
丹參以活血為主,四物湯以補血為主,一味丹參何以“功同四物”?我們知道,久病可以致虛,久病也可以致瘀。人體既可因虛致瘀,又可因瘀致虛,虛和瘀互為因果,互相影響。在臨床治療時,要掌握“瘀血不祛,新血不生”的原則,祛瘀與補血並重,才能收到預期療效。由於丹參既能活血化瘀,又能養血補血,祛瘀生新,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味丹參的作用和四物湯功效相當,古人對丹參的贊譽評價,實際上是在強調其療效之卓著,應用之廣泛。
降糖防變,改善循環
以往丹參主要用於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上。近年來有學者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特別是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最突出、最主要的病理改變為全身性彌散性血管的病變,表現為微循環障礙,微血管瘤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考慮到丹參能拮抗血管緊張素,有效地降低血液的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纖維蛋白酶溶解性,還能清除氧自由基,並能抑制內源性膽固醇的合成,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和膽固醇的含量,於是開始研究探索用丹參治療糖尿病,預防並發症,並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
藥理學研究和臨床觀察表明:丹參具有降低血糖、防治糖尿病並發症、調節血脂、改善微循環的作用,常服可預防和治療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導致的酮症酸中毒、低血糖,以及大血管、微血管和周圍神經病變等嚴重並發症,降低因並發症導致的致死、致殘率,減少醫療費用支出。例如,對於糖尿病腎病患者,丹參具有減少尿白蛋白、保護腎功能、延緩病情發展的作用;丹參還能明顯改善糖尿病患者由於血液粘稠度過高、微循環障礙導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臨床症狀,療效確切而且安全,作用平穩而持久,實在是一味一藥多效、一專多能的良藥,應用得當,對治療糖尿病及其並發症大有裨益。
活血化瘀,保肝抗癌
丹參為中醫活血化瘀的要藥,對於各種心腦血管疾病,丹參都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體現了中醫“治病求本”原則。如在腦動,脈硬化、缺血性中風、腦血栓、腦梗死、冠心病、高血壓、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脈管炎、急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纖維化、肝腹水以及神經衰弱、失眠、腰背痛、化膿性感染等疾病的治療上,丹參可斬關奪隘;對於肝纖維化、肝癌等疑難疾病的治療,丹參同樣顯示出良好的應用前景。
藥效學研究發現,丹參能明顯延長血栓形成時間,使實驗動物的微循環血流速度加快,紅細胞聚集程度減輕,微血管內血流速度、血粘度等得到改善或恢復正常,心髒冠狀動脈流量增加,從而提高心肌耐缺氧的能力,減輕急性期心肌缺血的損傷程度,加速其恢復。這些為丹參治療心腦血管疾病奠定了藥效學基礎。
丹參含有丹參酚、丹參素、丹參酮等多種活性成分,具有保肝、抗肝纖維化、抗癌作用。實驗研究發現,丹參可使肝損傷家兔轉氨酶明顯下降,減輕酒精所致的肝細胞脂肪變性和壞死,對肝損傷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對肝細胞再生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對免疫性肝細胞損傷的肝纖維化有保護作用。對於惡性淋巴瘤、各種惡性腫瘤以及子宮肌瘤等的治療,目前也有大量的臨床和實驗研究報道,體現了丹參功效卓著、適應證廣泛的特點。
合理應用,趨利避害
由於丹參療效顯著,作用廣泛,目前市場上丹參及其復方制劑品種較多,深受廣大患者和醫務人員的推崇。但也有臨床報道,少數患者應用丹參制劑後,有口干、頭暈、乏力、手脹麻、氣短、胸悶、心慌、心前區痛、心跳加快、嘔吐、惡心、胃腸道症狀等不良反應出現,也有引起皮膚過敏和肝損害。反應輕微的一般不會造成嚴重的後果,不影響療效;停藥幾天後繼續用藥可自行緩解或消失;嚴重的要立即到醫院請專業醫生診治,消除不良反應,以決定下一步治療的取捨。
世上無不良之藥,只有不善用之人。合理用藥,趨利避害應該是臨床上必須遵守的基本准則。